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甘肃省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兰州高新区位列第一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8 点击:

“兰州高新区以94.17分的总分在甘肃省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一,展现出强劲的综合竞争力和营商环境优势。”这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4年—2025年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的结果。

本次评价覆盖甘肃省7个国家级开发区及47个省级开发区。兰州高新区在六大评价维度中全面领先,尤其在“创新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得分高达98.17分,显示出其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梯度培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六大维度全面领先

报告显示,兰州高新区在“获得经营场所”“金融服务”“用工保障”“园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六项指标中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园区服务”得分96.09分,全区推行“管家式”全流程服务机制,超八成企业表示问题反馈渠道畅通,产业链协同效应获企业普遍认可。

在“获得经营场所”方面,该区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实现“联合测绘”全覆盖,推动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有效提升企业落地效率。企业调查显示,超83%的受访者认为不动产登记信息清晰透明。

金融服务与创新,驱动双翼并举

在金融服务方面,兰州高新区得分92.49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区已建立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超94%的企业对政策宣传效果表示满意。银行贷款与融资担保仍是当前主要融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在创新发展中表现尤为亮眼。全区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超过70%的企业认为科技创新政策“非常管用”,92.45%的受访企业认为产学研联合基地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四项短板待补强,优化路径清晰

报告也指出当前存在的四方面问题:融资结构仍以传统信贷为主,多元化不足;中小微企业面临信贷错配;部分政策承诺未如期兑现;外资吸引与服务能力偏弱等。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构建“金融生态圈”、建设园区信用信息平台、完善政务诚信机制、增强外资服务能力等四项建议,包括引入多元金融机构、建立企业“信用画像”、推行惠企承诺清单管理、组建外资服务专班等具体措施。

作为甘肃省国家级开发区中的标杆,兰州高新区正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动能。随着各项优化措施的落地,这里有望进一步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完)

 

来源:中新网甘肃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甘肃省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兰州高新区位列第一

2025-11-1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兰州高新区以94.17分的总分在甘肃省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一,展现出强劲的综合竞争力和营商环境优势。”这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4年—2025年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的结果。

本次评价覆盖甘肃省7个国家级开发区及47个省级开发区。兰州高新区在六大评价维度中全面领先,尤其在“创新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得分高达98.17分,显示出其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梯度培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六大维度全面领先

报告显示,兰州高新区在“获得经营场所”“金融服务”“用工保障”“园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六项指标中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园区服务”得分96.09分,全区推行“管家式”全流程服务机制,超八成企业表示问题反馈渠道畅通,产业链协同效应获企业普遍认可。

在“获得经营场所”方面,该区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实现“联合测绘”全覆盖,推动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有效提升企业落地效率。企业调查显示,超83%的受访者认为不动产登记信息清晰透明。

金融服务与创新,驱动双翼并举

在金融服务方面,兰州高新区得分92.49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区已建立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超94%的企业对政策宣传效果表示满意。银行贷款与融资担保仍是当前主要融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在创新发展中表现尤为亮眼。全区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超过70%的企业认为科技创新政策“非常管用”,92.45%的受访企业认为产学研联合基地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四项短板待补强,优化路径清晰

报告也指出当前存在的四方面问题:融资结构仍以传统信贷为主,多元化不足;中小微企业面临信贷错配;部分政策承诺未如期兑现;外资吸引与服务能力偏弱等。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构建“金融生态圈”、建设园区信用信息平台、完善政务诚信机制、增强外资服务能力等四项建议,包括引入多元金融机构、建立企业“信用画像”、推行惠企承诺清单管理、组建外资服务专班等具体措施。

作为甘肃省国家级开发区中的标杆,兰州高新区正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动能。随着各项优化措施的落地,这里有望进一步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完)

 

来源:中新网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