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大基地”到“六大集群”,贵州擘画现代化工业新蓝图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4 点击:次
11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时期,全省工业战线把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的“六大产业基地”作为主要牵引,坚持“富矿精开”,加快“电动贵州”建设,持续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结构向优、动能向新、成色向好,现代化工业体系构建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耦合发展实现突破。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促进磷、煤、氟化工产业深度耦合,铝、锰、钛、硅向高端化延伸,化工、有色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1+3+5”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链条贯通。优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延链建设“电动贵州”,形成了“矿石—材料—电池—整车”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新能源电池产能达55GWh,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5万辆。
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提速焕新发展。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贵州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聚焦“8+4”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场景,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4位、西部第3位,多个智改数转案例全国领先。
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持续巩固提升。实施“三个一批”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优强白酒企业舰队,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赤水河谷中国酱香”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更加凸显。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不断扩能增容。规模化、智能化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建设水火风光储供应体系,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能源组合,在有效保障省内电力供应的同时,源源不断向广东和周边省份送电。
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支撑更加有力。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推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协同发展,国家2个重大产业备份项目建成投产,贵州装备加快进入商飞、成飞等产业链供应链。
“十五五”期间,全省将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以“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工业增长“含金量”,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6+3”现代化工业体系。
着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按照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求,顺应产业治理方式集群发展变革的基本规律,推动“六大产业基地”向“六大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打造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数智产业集群、新型综合能源产业集群、酱香白酒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宽领域、延伸链条、优化生态,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层次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裂变,产业模式从粗放低效向绿色高效转变,产业构成从传统块状向现代体系质变。
加快壮大三个特色产业。聚焦把贵州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高品位生活为核心,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力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生态食品、健康医药产业,塑造人力资源开发、绿色生态资源利用、贵州健康医药品牌新优势,推动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同时,积极布局发展未来材料、氢能、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