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四川加速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2 点击:

11月10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热流涌动:

 

一批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不仅投资金额大,且含金量足——既有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强化,也有对动力电池核心材料与前沿技术的补充。

 

固态电池成果频现:首个固态电池项目投产、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发布。值得关注的是,它们都来自宜宾本土孵化的科研企业。

 

产业加速集聚,创新动能迸发,描绘着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高端迈进的生动图景。

 

这是四川的缩影。四川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纳入“15+N”重点发展产业链,宜宾与成都、眉山、遂宁、甘孜、阿坝等地协同发展,深入建圈强链,瞄准世界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持续发力。

强链

创新引领补链延链,提高核心竞争力

 

11月10日,在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长江工业园,时代长安一期扩能项目投产。该项目是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在四川的战略布局之一,规划30GWh动力电池产能,产品将深度配套深蓝、阿维塔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为更多新能源汽车提供“电动芯”。


从空中看,这是一幅规模宏大的动力电池产能分布图。四川时代1、2、3、5、6期以及时代长安和时代吉利已建成投运,7个工厂释放着180GWh产能,源源不断向世界输送着“动力”。全球每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是“宜宾造”。四川时代4、9、10期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预计明年宜宾将实现规划产能300GWh。全球动力电池规模制造新高地,呼之欲出。


不止产能高。四川时代在宜宾建成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新投产的时代长安一期扩能项目有着当前全球最快、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龙头企业不断进阶,持续提升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6%、产值同比增长14%,四川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5。


围绕链主四川时代,宜宾不断延链补链,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都能在宜宾高效配套。放眼四川,更是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电池装机量全国前十企业中,已有5家在川落地。


链条还在延展。就在时代长安一期扩能项目投产同一天,被视作“下一代电池”的固态电池,在宜宾有新突破——宜宾孵化的赛科动力固态电池项目(一期)投产。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工厂,推向产业化。引进科研成果在宜宾转化的华宜清创,发布3款全固态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售价仅为市面上相同规格型号产品的40%至55%。“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的前沿领域,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将在宜宾加快硅碳负极材料等关键环节攻关,全力推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建圈

构筑生态集链成群,协同发展

 

前不久,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通过“江源行动”专家评审,正式落地宜宾。陈军院士团队将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等方向,开展研发和转化。能吸引到这支新能源材料化学领域的国际领先研究团队,营商环境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宜宾有着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


2024年7月,宜宾启动“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计划,面向全球招引科学家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动力电池产业是重点方向之一。截至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崔光磊研究员团队、北京工业大学尉海军教授团队等团队落地,在固态电池材料环节方面,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宜宾计划,到2027年建成超百人的新型研发机构12家以上。


从产业生态到创新生态,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加速迈向一流。在这里,完善的产业生态,正碰撞出更多“产业+”火花。

 

每2小时就有一个储能电池包下线,智能产线高速运转、机器臂精准作业,这是宜宾中车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生产车间的日常图景。中车时代落地宜宾,是由于可就地配套电芯等关键材料,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在宜宾市新能源新材料数智创新中心,实验室里设备24小时运转,帮助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企业研发提速。这个由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团队领衔的创新载体,今年3月落地宜宾。


“AI大模型需大量数据,宜宾丰富的产业集群,能提供海量的产业数据。”深势科技(宜宾)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旭说,AI赋能,必将加速产业升级,这是双赢。集群成链、集链成群,动力电池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放眼四川,以宜宾为主产地,多地协同发展,从锂矿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回收利用,一个更大的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在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下,四川加速迈向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来源:四川日报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四川加速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2025-11-1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1月10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热流涌动:

 

一批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不仅投资金额大,且含金量足——既有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强化,也有对动力电池核心材料与前沿技术的补充。

 

固态电池成果频现:首个固态电池项目投产、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发布。值得关注的是,它们都来自宜宾本土孵化的科研企业。

 

产业加速集聚,创新动能迸发,描绘着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高端迈进的生动图景。

 

这是四川的缩影。四川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纳入“15+N”重点发展产业链,宜宾与成都、眉山、遂宁、甘孜、阿坝等地协同发展,深入建圈强链,瞄准世界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持续发力。

强链

创新引领补链延链,提高核心竞争力

 

11月10日,在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长江工业园,时代长安一期扩能项目投产。该项目是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在四川的战略布局之一,规划30GWh动力电池产能,产品将深度配套深蓝、阿维塔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为更多新能源汽车提供“电动芯”。


从空中看,这是一幅规模宏大的动力电池产能分布图。四川时代1、2、3、5、6期以及时代长安和时代吉利已建成投运,7个工厂释放着180GWh产能,源源不断向世界输送着“动力”。全球每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是“宜宾造”。四川时代4、9、10期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预计明年宜宾将实现规划产能300GWh。全球动力电池规模制造新高地,呼之欲出。


不止产能高。四川时代在宜宾建成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新投产的时代长安一期扩能项目有着当前全球最快、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龙头企业不断进阶,持续提升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6%、产值同比增长14%,四川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5。


围绕链主四川时代,宜宾不断延链补链,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都能在宜宾高效配套。放眼四川,更是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电池装机量全国前十企业中,已有5家在川落地。


链条还在延展。就在时代长安一期扩能项目投产同一天,被视作“下一代电池”的固态电池,在宜宾有新突破——宜宾孵化的赛科动力固态电池项目(一期)投产。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工厂,推向产业化。引进科研成果在宜宾转化的华宜清创,发布3款全固态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售价仅为市面上相同规格型号产品的40%至55%。“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的前沿领域,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将在宜宾加快硅碳负极材料等关键环节攻关,全力推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建圈

构筑生态集链成群,协同发展

 

前不久,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通过“江源行动”专家评审,正式落地宜宾。陈军院士团队将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等方向,开展研发和转化。能吸引到这支新能源材料化学领域的国际领先研究团队,营商环境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宜宾有着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


2024年7月,宜宾启动“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计划,面向全球招引科学家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动力电池产业是重点方向之一。截至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崔光磊研究员团队、北京工业大学尉海军教授团队等团队落地,在固态电池材料环节方面,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宜宾计划,到2027年建成超百人的新型研发机构12家以上。


从产业生态到创新生态,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加速迈向一流。在这里,完善的产业生态,正碰撞出更多“产业+”火花。

 

每2小时就有一个储能电池包下线,智能产线高速运转、机器臂精准作业,这是宜宾中车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生产车间的日常图景。中车时代落地宜宾,是由于可就地配套电芯等关键材料,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在宜宾市新能源新材料数智创新中心,实验室里设备24小时运转,帮助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企业研发提速。这个由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团队领衔的创新载体,今年3月落地宜宾。


“AI大模型需大量数据,宜宾丰富的产业集群,能提供海量的产业数据。”深势科技(宜宾)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旭说,AI赋能,必将加速产业升级,这是双赢。集群成链、集链成群,动力电池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放眼四川,以宜宾为主产地,多地协同发展,从锂矿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回收利用,一个更大的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在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下,四川加速迈向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