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从“十五五”规划看产业发展重点与推进路径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31 点击:

党的二十大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26-20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蓝图。

“十五五”时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其产业发展战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内需市场扩张,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路径。

01 规划亮点:不走老路,高质量发展为首要

与过去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不再设定明确的GDP增长量化指标,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种变化凸显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不再“以GDP论英雄”,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专家判断,“十五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5%至5.0%左右,这一方面确保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同时为调结构和防风险提供政策空间。

规划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涵盖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社会文明、人民生活、美丽中国和国家安全。

02 科技创新:攻克“卡脖子”难题

全会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十五五”主要目标之一,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规划明确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将向“竞争性投入与稳定性支持相结合”模式转型。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

“十五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将是关乎发展全局的生命线。

03 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特别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脱钩断链风险,中国决心守住制造业基本盘,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规划确立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产业升级将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三个维度全方位推进。

在传统产业领域,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规模化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以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为核心;在未来产业领域,聚焦量子计算、未来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从“十五五”规划看产业发展重点与推进路径

2025-10-3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党的二十大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26-20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蓝图。

“十五五”时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其产业发展战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内需市场扩张,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路径。

01 规划亮点:不走老路,高质量发展为首要

与过去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不再设定明确的GDP增长量化指标,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种变化凸显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不再“以GDP论英雄”,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专家判断,“十五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5%至5.0%左右,这一方面确保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同时为调结构和防风险提供政策空间。

规划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涵盖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社会文明、人民生活、美丽中国和国家安全。

02 科技创新:攻克“卡脖子”难题

全会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十五五”主要目标之一,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规划明确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将向“竞争性投入与稳定性支持相结合”模式转型。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

“十五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将是关乎发展全局的生命线。

03 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特别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脱钩断链风险,中国决心守住制造业基本盘,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规划确立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产业升级将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三个维度全方位推进。

在传统产业领域,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规模化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以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为核心;在未来产业领域,聚焦量子计算、未来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