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新”攀高,向“绿”而聚!龙岩多举措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18 点击:次
近日,在上杭县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基于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的高频滤波器芯片生产项目建设正酣,生产线将于不久后建成。“届时将诞生全球首条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公司副总经理简海荣告诉记者。
正是凭着这一“杀手锏”,在之前科技部主办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晶旭成为我市继德尔科技之后,第二家获得此赛事最高奖的企业。
晶旭半导体是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龙岩具有独特优势。作为福建省的主要矿产地,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6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45种,其中16种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新优势,正是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秘诀所在。
政策发力
培育壮大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12月印发《龙岩市“十四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年8月出台《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若干措施》,首次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同时制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二条措施,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加码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我市强化精准招商,绘制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图及招商地图,按图索骥开展招商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新材料新能源项目233个,总投资846亿元,仅今年1至7月,全市新签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114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领域拥有规上企业84家,已初步形成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5条新材料产业链;新能源领域拥有规上企业42家,包括新能源电池、能源互联网及绿电三大主导产业。今年1至7月,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83.3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69.2亿元。
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要发展,完善产业链是关键。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目前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紫金矿业、金龙稀土等“链主”企业优势形成集聚效应,上杭工业园区、新罗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去年上杭县氟化工新材料、长汀县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
锻造产业硬实力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市以企业是否拥有“杀手锏”技术,以及技术突破后形成产品的市场潜力大小等作为标准,在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中遴选形成企业培育库。
通过工信科技等部门协同合作,推动入库企业实现“由专至精、由精至强”,目前已累计遴选认定新材料新能源重点科技企业46家,培育多家拥有全省乃至全国首创技术的“隐形冠军”。
其中,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多款研发产品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获“创客中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金龙稀土磁性材料、中石油催化剂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赛特新材的真空绝热材料在全球冰箱冷柜领域市场占有率领先,鸣友新材料成为我国高端(树脂基)碳带的领跑者,福迩金科技建设全球首条富勒烯吨级生产线。
我市还鼓励现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老树发新枝”,2023年以来已对超30个技改项目下达补助资金,金额超3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6家。
“为全市建平台,建全市的平台。”近年来,我市还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龙岩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周江聪告诉记者:“研究院目前深入60余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160余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1项,签订横向项目20项,项目经费累计755.5万元,向上争取项目17项,获批经费336万元。”
记者手记
不论是紫金矿业、金龙稀土等“链主”企业形成集聚效应,还是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在颠覆性技术大赛中斩获最高奖,我市正用实际行动迈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坚定脚步,生动诠释“老资源”焕发“新动能”的无限可能。资源禀赋只是起点,对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对产业链的精细运营,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必将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