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加快零碳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9 点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作指引。
 

一、《通知》重点任务

通知对零碳园区建设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等八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一系列政策保障。

 

 

(一)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

(二)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

 

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三)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向资源可支撑、能源有保障的园区转移集聚,探索深度降碳路径。

(四)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

 

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五)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

 

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六)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

(七)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

 

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强化园区及企业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为碳排放核算、源网匹配调节、电力需求侧管理、多能协同互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

(八)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

 

支持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

 

二、零碳园区政策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围绕“零碳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指导,零碳园区建设经历了从概念倡导到标准引领再到试点激励的演变路径。

 

 

01

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提出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这是零碳园区在中央会议的首次亮相。

02

2024年12月13日,工信部发文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以促进工业资源的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

03

2025年3月5日,“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04

2025年7月1日,国家发改革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加快零碳园区建设,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2025-08-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作指引。
 

一、《通知》重点任务

通知对零碳园区建设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等八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一系列政策保障。

 

 

(一)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

(二)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

 

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三)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向资源可支撑、能源有保障的园区转移集聚,探索深度降碳路径。

(四)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

 

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五)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

 

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六)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

(七)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

 

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强化园区及企业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为碳排放核算、源网匹配调节、电力需求侧管理、多能协同互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

(八)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

 

支持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

 

二、零碳园区政策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围绕“零碳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指导,零碳园区建设经历了从概念倡导到标准引领再到试点激励的演变路径。

 

 

01

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提出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这是零碳园区在中央会议的首次亮相。

02

2024年12月13日,工信部发文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以促进工业资源的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

03

2025年3月5日,“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04

2025年7月1日,国家发改革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