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五新”路径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5-20 点击:次
2025年4月30日,以“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产业集群专题会议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在专题报告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董晓鲁以《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为主题进行演讲。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产业集群不仅驱动着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更成为了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构筑竞争优势的主战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时代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多次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数字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一批优秀数字产业集群聚焦数字企业集聚、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协同先行先试、探索突破,支撑我国数字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董晓鲁指出,在战略背景驱动数字产业成为全球布局核心焦点、协同需求驱动产业集群加速生态构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提速,整体呈现三大发展特点。一是区域协同深化,构建“东部引领发展、中部加速崛起、东北转型振兴、西部探索布局”联动发展格局。其中,东部地区数字产业集群整体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等显著特点;中部地区数字产业集群依托“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做精做专细分领域;东北地区数字产业集群重点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数字产业集群在“东数西算”的战略支持下,重点布局大数据、算力中心等产业。
二是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进阶发展态势。集群在通过技术攻关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数字新兴领域发挥好赋能效应,“向上突破”与“向下扎根”同频发力。
三是竞争实力跃升,实现“核心技术领跑、领军企业集聚、集群品牌增值”三位一体发展。集群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将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品牌建设作为发展重点,推动竞争力持续提升。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产品加速涌现;科技创新企业为集群发展聚力赋能;一批地标性数字产业集群品牌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董晓鲁还对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杭州市数字安防集群、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等数字产业集群代表的经验成效与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五新”路径。一是明确“新”方向,擘画产业发展蓝图,健全集群运营机制。应科学制定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数字产业集群。应设立兼具专业化与市场化数字产业集群运营管理机构,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造血机制。
二是构筑“新”支撑,聚合优质要素资源,强化集群赋能根基。应构建“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企业发展格局,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应打造“高精尖缺、交叉复合”的人才汇聚高地,构建适配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体系。
三是激发“新”动能,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加速技术攻关突破。应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应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双轮驱动的技术创新战略,在算法理论、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持续投入,并通过完善中试基地、发布应用场景、开展示范推广等举措,加速实现市场应用落地。
四是构建“新”生态,贯通协同发展脉络,构建开放共荣格局。在集群内,持续深化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在区域间,持续释放特色产业优势与区位优势,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格局。在国际间,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形成“内联外拓、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
五是迈向“新”征程,深化数智创新赋能,引领绿色低碳变革。应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发绿色技术、低碳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企业、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推动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长期服务全国重点园区、集群建设,支撑开展产业深度前瞻研究、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等系统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切实推动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显著提升,本次特开展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助力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提质增效升级,切实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