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15 点击: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安徽省光储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好于全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综合实力稳居前列。2024年,全省先进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84.6亿元,实现利润100.8亿元,在全国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盈利,呈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2024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实现利润5.7亿元。2024年,全省光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由2023年的2.3%提升至2.6%,全省先进光伏领域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4位;新培育省级创新平台58家,累计培育创建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89家省级创新平台。2024年9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综合竞争力十强省(市)》,安徽省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3位。

 

二、先进产品全球领先。从出货量看,2024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省新型储能全系产品产量均实现40%以上的快速增长,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8位。从技术水平看,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钙钛矿电池认证稳态效率性能达26.7%,这是该团队继2022年之后第三次刷新世界纪录;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产品获得全球首个构网技术标准认证,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个大规模燃烧测试;合肥欣奕华完成全球首台大尺寸GW级钙钛矿蒸镀设备量产交付;华晟新能源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纪录;合肥京东方光能下线全球首片1.2m×2.4m大尺寸钙钛矿组件。

 

三、市场主体争先进位。一是头部企业成绩亮眼。全省营收超百亿光储企业达10家,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滁州捷泰、安徽福莱特等4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入选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二是中小企业提质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储领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到238家,新增51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161家,其中新增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48家。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9家、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6家,分别位居全国第4、第6位。滁州隆基乐叶、滁州捷泰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合肥协鑫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合肥晶澳、阳光电源、安徽能启电气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

 

四、集群集聚效应凸显。一是区域布局“双极引领”。合肥、滁州光储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龙头企业加速集聚。2024年,爱旭科技、一道新能、新福兴玻璃等全球出货量前十的龙头企业落户安徽,协鑫集成光伏电池片业务总部落户芜湖;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6家光伏玻璃企业、5家光伏电池片企业、7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1家储能型锂电池企业和1家储能系统企业在安徽布局。三是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光伏用银粉银浆、E-POE胶膜粒子等关键配套环节实现零突破。

 

五、应用推广全国领先。一是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伏累计装机4311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位居全国第2位;光伏发电利用率99.9%、并列全国第2位。全省新型储能新增装机84万千瓦,累计装机262万千瓦、增长47.2%,位居全国第12位。二是示范应用走在前列。2024年,全省新增国家级智能光伏示范企业3家、示范项目4个,位居全国第6位;累计已有示范企业9家、示范项目12个,总数位居全国第4位。2024年,全国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并网;全国最大、我省首个“茶光互补”项目广德誓节10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六、企业“出海”步伐加快。2024年,安徽光储产业出口额达到438.7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电池片、组件、锂离子电池等主要产品出口量增幅均超50%。阳光电源中标沙特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英国4.4GWh欧洲最大储能项目和1.5GWh东南亚最大储能项目,合同金额超百亿元。捷泰科技阿曼年产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国轩高科摩洛哥20GWh锂电池项目和斯洛伐克20GWh锂电池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5-04-1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安徽省光储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好于全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综合实力稳居前列。2024年,全省先进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84.6亿元,实现利润100.8亿元,在全国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盈利,呈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2024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实现利润5.7亿元。2024年,全省光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由2023年的2.3%提升至2.6%,全省先进光伏领域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4位;新培育省级创新平台58家,累计培育创建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89家省级创新平台。2024年9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综合竞争力十强省(市)》,安徽省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3位。

 

二、先进产品全球领先。从出货量看,2024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省新型储能全系产品产量均实现40%以上的快速增长,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8位。从技术水平看,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钙钛矿电池认证稳态效率性能达26.7%,这是该团队继2022年之后第三次刷新世界纪录;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产品获得全球首个构网技术标准认证,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个大规模燃烧测试;合肥欣奕华完成全球首台大尺寸GW级钙钛矿蒸镀设备量产交付;华晟新能源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纪录;合肥京东方光能下线全球首片1.2m×2.4m大尺寸钙钛矿组件。

 

三、市场主体争先进位。一是头部企业成绩亮眼。全省营收超百亿光储企业达10家,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滁州捷泰、安徽福莱特等4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入选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二是中小企业提质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储领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到238家,新增51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161家,其中新增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48家。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9家、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6家,分别位居全国第4、第6位。滁州隆基乐叶、滁州捷泰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合肥协鑫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合肥晶澳、阳光电源、安徽能启电气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

 

四、集群集聚效应凸显。一是区域布局“双极引领”。合肥、滁州光储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龙头企业加速集聚。2024年,爱旭科技、一道新能、新福兴玻璃等全球出货量前十的龙头企业落户安徽,协鑫集成光伏电池片业务总部落户芜湖;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6家光伏玻璃企业、5家光伏电池片企业、7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1家储能型锂电池企业和1家储能系统企业在安徽布局。三是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光伏用银粉银浆、E-POE胶膜粒子等关键配套环节实现零突破。

 

五、应用推广全国领先。一是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伏累计装机4311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位居全国第2位;光伏发电利用率99.9%、并列全国第2位。全省新型储能新增装机84万千瓦,累计装机262万千瓦、增长47.2%,位居全国第12位。二是示范应用走在前列。2024年,全省新增国家级智能光伏示范企业3家、示范项目4个,位居全国第6位;累计已有示范企业9家、示范项目12个,总数位居全国第4位。2024年,全国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并网;全国最大、我省首个“茶光互补”项目广德誓节10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六、企业“出海”步伐加快。2024年,安徽光储产业出口额达到438.7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电池片、组件、锂离子电池等主要产品出口量增幅均超50%。阳光电源中标沙特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英国4.4GWh欧洲最大储能项目和1.5GWh东南亚最大储能项目,合同金额超百亿元。捷泰科技阿曼年产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国轩高科摩洛哥20GWh锂电池项目和斯洛伐克20GWh锂电池项目先后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