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宜春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1-08 点击:

 宜春市坚持通过科技创新创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通过产业创新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一是攻关第四代锂云母提锂技术。加速锂云母提锂技术迭代升级,推动锂盐企业在低温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效将低品位锂云母资源转化为能够规模化、低成本、持续稳定开发的资源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

宜春江理锂电产业研究院锂云母全湿法提锂技术,实验室制备出了合格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相比现有硫酸盐焙烧法可降低能耗50%,锂云母中钾、铝等资源利用率达90%,锂冶炼剩余物降低50%,目前该技术小试已成功,将于2025年初在江西春华锂业进行百公斤级中试。

二是打造“锂电+”产业集群。拓展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推行锂云母矿采—选—冶和硅产业全封闭双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锂电+硅产业”高效结合;提升涉锂长石粉在陶瓷中的掺杂比例,由原来的8-15%提高到了25-35%,还将进一步提高到40%,打造全国最大的“锂电+陶瓷”产业集群。

三是推动锂冶炼剩余物综合利用标准制定及应用。《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已通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已完成将锂冶炼剩余物纳入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应用技术规范》制定内容的大纲评审和初稿统稿,协调企业开展锂冶炼剩余物在路面基层的应用技术探索,完成锂冶炼剩余物材料改良、固化和配合比分析等室内研究工作。

宜春市发改委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按照全市“产业招商升级战”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市发改委迅速行动,全力开展好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工作。

 一是汇编招商资料。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梳理新能源尤其是锂电新能源产业相关资料和上级政策,摸清产业所在重点区域、城市、龙头企业、宜春商会和宜春籍在外成功人士情况,制定“四图五清单”,在8月10日完成了招商资料汇编,便于招商小分队各成员全面了解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情况。

 二是广泛开展动员。8月12日,专门召开全委招商工作动员大会,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动员一切力量,全面开展招商行动。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组织两个调研组,开展宜春新能源重点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重点企业上下游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上下游优质企业和本行业链主企业的全国分布情况,以及这些企业是否有对外转移或扩张意向,等等。截至8月17日,收集整理全市87家重点企业相关情况,以便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

 四是主动加强对接。正和岛(江西)创变者年会在南昌举办期间,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击,前往南昌对接相关信息,拜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一行,就上高150MW光伏电站项目达成初步意向。同时,还在积极对接远东电池二期扩产项目和惠州特种电动车辆生产项目等,确保完成新能源重点产业链招商任务,为新能源重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2025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聚集示范区基本形成,上游端采、选、冶一体折合碳酸锂产能达到50万吨,中游正极材料产能7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73万吨,锂电池产能140GWh。其中采选冶生产板块占比在40%以上,是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体。

 2030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下游终端应用产业、回收产业接续资源成为新增长点,碳酸锂产能将提升至7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10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80万吨,锂电池产能220GWh,锂电池回收产能45万吨。

打造国内重要的锂盐生产基地:在持续推进锂资源采、选企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宜春时代、江西国轩、宜春比亚迪、赣锋锂业等锂盐项目建设,支持志存锂业、永兴新能源、飞宇新能源、银锂新能源等碳酸锂生产企业产能扩张和提级增效。到2025年碳酸锂产能达50万吨,占全国锂盐消费量的40%以上;到2030年碳酸锂产能达70万吨,占全国锂盐消费量的50%左右。

打造国内重要的锂离子电池基地:通过上游锂资源配套保障,吸引锂离子电池项目落户宜春。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产能达140GWh,占全国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7%左右;到2030年锂离子电池产能达220GWh,占全国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左右8%。

打造国内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基地:发挥宜春市上游碳酸锂原材料和下游市场优势,积极引进正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正、负极材料产能达35万吨、52万吨,均占全国正、负极材料需求的13%左右;到2030年正、负极材料产能达67万吨、52万吨,占全国正、负极材料需求的10%左右和20%左右。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宜春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5-01-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宜春市坚持通过科技创新创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通过产业创新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一是攻关第四代锂云母提锂技术。加速锂云母提锂技术迭代升级,推动锂盐企业在低温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效将低品位锂云母资源转化为能够规模化、低成本、持续稳定开发的资源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

宜春江理锂电产业研究院锂云母全湿法提锂技术,实验室制备出了合格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相比现有硫酸盐焙烧法可降低能耗50%,锂云母中钾、铝等资源利用率达90%,锂冶炼剩余物降低50%,目前该技术小试已成功,将于2025年初在江西春华锂业进行百公斤级中试。

二是打造“锂电+”产业集群。拓展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推行锂云母矿采—选—冶和硅产业全封闭双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锂电+硅产业”高效结合;提升涉锂长石粉在陶瓷中的掺杂比例,由原来的8-15%提高到了25-35%,还将进一步提高到40%,打造全国最大的“锂电+陶瓷”产业集群。

三是推动锂冶炼剩余物综合利用标准制定及应用。《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已通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已完成将锂冶炼剩余物纳入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应用技术规范》制定内容的大纲评审和初稿统稿,协调企业开展锂冶炼剩余物在路面基层的应用技术探索,完成锂冶炼剩余物材料改良、固化和配合比分析等室内研究工作。

宜春市发改委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按照全市“产业招商升级战”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市发改委迅速行动,全力开展好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工作。

 一是汇编招商资料。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梳理新能源尤其是锂电新能源产业相关资料和上级政策,摸清产业所在重点区域、城市、龙头企业、宜春商会和宜春籍在外成功人士情况,制定“四图五清单”,在8月10日完成了招商资料汇编,便于招商小分队各成员全面了解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情况。

 二是广泛开展动员。8月12日,专门召开全委招商工作动员大会,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动员一切力量,全面开展招商行动。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组织两个调研组,开展宜春新能源重点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重点企业上下游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上下游优质企业和本行业链主企业的全国分布情况,以及这些企业是否有对外转移或扩张意向,等等。截至8月17日,收集整理全市87家重点企业相关情况,以便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

 四是主动加强对接。正和岛(江西)创变者年会在南昌举办期间,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击,前往南昌对接相关信息,拜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一行,就上高150MW光伏电站项目达成初步意向。同时,还在积极对接远东电池二期扩产项目和惠州特种电动车辆生产项目等,确保完成新能源重点产业链招商任务,为新能源重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2025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聚集示范区基本形成,上游端采、选、冶一体折合碳酸锂产能达到50万吨,中游正极材料产能7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73万吨,锂电池产能140GWh。其中采选冶生产板块占比在40%以上,是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体。

 2030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下游终端应用产业、回收产业接续资源成为新增长点,碳酸锂产能将提升至7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10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80万吨,锂电池产能220GWh,锂电池回收产能45万吨。

打造国内重要的锂盐生产基地:在持续推进锂资源采、选企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宜春时代、江西国轩、宜春比亚迪、赣锋锂业等锂盐项目建设,支持志存锂业、永兴新能源、飞宇新能源、银锂新能源等碳酸锂生产企业产能扩张和提级增效。到2025年碳酸锂产能达50万吨,占全国锂盐消费量的40%以上;到2030年碳酸锂产能达70万吨,占全国锂盐消费量的50%左右。

打造国内重要的锂离子电池基地:通过上游锂资源配套保障,吸引锂离子电池项目落户宜春。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产能达140GWh,占全国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7%左右;到2030年锂离子电池产能达220GWh,占全国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左右8%。

打造国内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基地:发挥宜春市上游碳酸锂原材料和下游市场优势,积极引进正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正、负极材料产能达35万吨、52万吨,均占全国正、负极材料需求的13%左右;到2030年正、负极材料产能达67万吨、52万吨,占全国正、负极材料需求的10%左右和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