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20 点击:次
关于推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
韩一菲(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保定科技三支社副主委、保定一带一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我国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以来,“双碳”发展战略叠加“稳增长”预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迫切,投资体量大,产业链带动效果显著,电力投资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到2030年我国将对“双碳”投入8万亿,其中2023年电网投资规模预计将不低于6200亿元,这对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起到较强支撑和持续性带动作用。
2022年11月24日,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上榜,京津冀地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保定的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建设也由此驶入快车道。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装备工业之一,我市也有着庞大的电力制造业群体,我市目前有各种电力制造企业 2000多家,从业人员 9万余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占比率 8% ,中小企业占比为 92 %;年产值200多亿人民币,2023年在工业总值上同比增长4.1%。电力制造业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我市电力制造行业整体滞后,离集群式发展还有一定距离,生产、管理、大局意识、品牌、市场竞争意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需亟待提高;一是我市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虽然已具备一定生产数量的能力,但85%的电力企业产品仍然处于低端行列,有的企业产品做工粗造、外观边缝不齐、焊缝明显、外壳设计不美观。创新能力不足,可替代性强,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力,用“低质、低价”产品去冲击市场,影响了行业的提升给行业未来优化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和阻力。二是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未形成独立优势,无法承接大型电力设备和加工项目。三是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高,有的企业自己有品牌也有技术但是销售能力不够,就做贴牌产品,只挣加工费,年利润极低,只够保持平衡,厂房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作坊,既没有生产力、创新力、也没有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不去申请自己的知识产权,做自我满足型企业。四是多种因素制约企业发展,同行业产业链中三角债务居多,存在资金短缺,行业企业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成本转嫁能力有限, 受季节性现金波动、采购招标进度、垫资等因素影响,企业形成大额的应收账款且账龄偏长。家族式管理滞后,多年管理流程不变,没有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薄弱。
针对当前保定电力设备制造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行业集中度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优势品牌以及中低端产品为主等问题。为了提升整体生产力并更好地承接大型电力设备加工项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优化提升企业规模。
建立保定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库,构建省市联动、省市县分级培育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内外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在全国布局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引导大中小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生态智链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集群式融通发展,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培育一批“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二)完善产品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技术协同攻关,支持核心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对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从产业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专业人才、标准体系等维度,系统梳理并创造条件支持解决电力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加快建设电力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涉电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市的政策优势,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集群上下游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大力推动“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努力构建集群数字化生态体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承接大型电力设备加工项目。
(三)打造品牌意识,维护知识产权拓展国际市场。
企业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信誉度。推动高端装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定产品。针对短板弱项,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技术、智能化生产等。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开展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推动企业开展质量国际对标,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健全和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工作机制,支持首台套产品政府采购及首试首用。支持举办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和专业展会,开拓品牌线上线下传播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四)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疏通瓶颈制约渠道。
政策、资金、土地、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全力保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协同。强链补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搭建平台、汇聚要素、创新模式,联合华北电力大学成立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学院,新建企业商事法务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标准、品牌、风控等一站式管家服务,打通政策、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强化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集群企业之间协同联动,做好做实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卓越工程师、保定工匠等的培育工作,形成集群发展的“保定样板”;融通共建,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创新中心+行业协会”的产业生态组织系统,加速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让龙头企业“顶天立地”,让中小企业“蔚然成荫”。
目前,我市狠抓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电力设备制造业也将会成为我市核心增长极,在加快建设“碳中和产业之都”之时,我市定将会为下游产业链电力制造业向集群式发展保驾护航、筑坝护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