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中国重点产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14 点击: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涵盖多个重要行业领域,为经济增长和全球竞争力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电子电信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电信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广东省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总营收达 13181 亿元,同比增长 19.3%,工业富联、立讯精密、TCL 科技营收均超千亿元。珠江东岸在智能终端、信息通信和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优势显著。安徽省电子和电信行业是该省第二大工业部门,集成电路产业链完善,产业企业超过 400 家,平板显示产业约占全球产能的 10%。重庆已成为中国西部电子和电信中心之一,2022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 7356.3 亿元,拥有 800 多家大型制造企业,多个地区积极打造电子和电信制造枢纽。

 

二、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由北京、长三角和广东的产业集群驱动,中西部地区也在迅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集成电路开发和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为 58.3%,2022 年三省一市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营收共计 7235 亿元,在全国占比超 60%。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主链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及设备环节。珠江三角洲在 IC 设计方面领先,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业独具优势,封测业位居全国前三,2023 年底共有集成电路企业 654 家,2023 年产业营收为 2136.8 亿元,2024 年上半年营收约为 1195 亿元,同比增长 22.5%。中西部地区建立集成电路集群,以宽带隙和车规级半导体为主。

 

三、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中国生物制药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0 年的 3457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5 年的 8116 亿元人民币。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珠江三角洲和中国东北等地区,中部和西部省份也在快速发展。广东在生物制剂等方面突出,深圳市坪山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数量 1235 家,近 6 年年均复合产值增长率达到 20% 以上。上海张江科学城集聚超 1700 家生物医药企业,2023 年生物医药产业贡献 1630 亿元营收。云南省生物制药收入增长,昆明高新区拥有全市 70% 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玉溪高新区重点引进多种领域企业。辽宁省形成以沈阳、大连、本溪三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格局,京津冀三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实行跨区域管理体制。

 

四、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业集群
江苏纺织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 年全省 7317 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0249.7 亿元,同比增长 7.4%;利润总额 396.4 亿元,同比增长 17.9%。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建立完整供应链,拥有亚洲最大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年产值达 1300 亿元。广东纺织工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群,以生产高档服装闻名。

 

五、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2024 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 3100 万辆,同比增长超 3%。中国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东北汽车产业集群以长春为中心,传统汽车供应链完整但智能网联、新能源方面有短板;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中心,传统汽车完整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方面有短板;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达,关注新能源汽车但在高端车规级芯片等方面有不足;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以智能和互联汽车闻名但在智能化感知等方面有短板;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研发机构和总部机构集聚但制造能力相对较弱;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传统汽车供应链有长板但在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有短板。

 

六、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949.5 万辆,市场占有率 31.6%,同比增长 37.9%,出口 120.3 万辆,同比增长 77.6%。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形成四大工业中心:长三角地区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逾 279 万台,占全国比重超过 40%,占全球比重达 25%,上海汽车产量占全国 11.5%,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 14%,总产值达 8080 亿元;大湾区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拥有比亚迪等企业;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龙头;西三角经济区涵盖成都、重庆和西安,依托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发展。

 

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
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地区差异显著。华东地区在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方面领先,2023 年长三角地区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 10797.2 万千瓦,江苏以 3928.0 万千瓦总容量、36.4% 占比居首。东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在 “十四五” 规划中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给予大力支持。新疆是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二,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一,2024 年上半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 103%,位居全国第一。

 

八、风能产业集群
中国风能产业区域集群性强。广西防城港和钦州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超 350 亿元,将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内蒙古是中国重要能源基地,风能技术可开发利用量达 1.5 亿千瓦,占全国可利用风能储量的 40%,包头市致力于打造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多个地区集中部署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政府培育风电装备制造集群,盐城大丰风电产业园、南通市如东县小洋口风电产业园、南通(如东)风电母港装备产业基地、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烟台市、威海乳山等地以及广东阳江和汕头等城市在风电装备制造方面积极发展。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中国重点产业集群

2024-11-1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涵盖多个重要行业领域,为经济增长和全球竞争力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电子电信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电信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广东省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总营收达 13181 亿元,同比增长 19.3%,工业富联、立讯精密、TCL 科技营收均超千亿元。珠江东岸在智能终端、信息通信和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优势显著。安徽省电子和电信行业是该省第二大工业部门,集成电路产业链完善,产业企业超过 400 家,平板显示产业约占全球产能的 10%。重庆已成为中国西部电子和电信中心之一,2022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 7356.3 亿元,拥有 800 多家大型制造企业,多个地区积极打造电子和电信制造枢纽。

 

二、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由北京、长三角和广东的产业集群驱动,中西部地区也在迅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集成电路开发和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为 58.3%,2022 年三省一市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营收共计 7235 亿元,在全国占比超 60%。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主链集中在芯片设计和制造及设备环节。珠江三角洲在 IC 设计方面领先,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业独具优势,封测业位居全国前三,2023 年底共有集成电路企业 654 家,2023 年产业营收为 2136.8 亿元,2024 年上半年营收约为 1195 亿元,同比增长 22.5%。中西部地区建立集成电路集群,以宽带隙和车规级半导体为主。

 

三、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中国生物制药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0 年的 3457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5 年的 8116 亿元人民币。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珠江三角洲和中国东北等地区,中部和西部省份也在快速发展。广东在生物制剂等方面突出,深圳市坪山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数量 1235 家,近 6 年年均复合产值增长率达到 20% 以上。上海张江科学城集聚超 1700 家生物医药企业,2023 年生物医药产业贡献 1630 亿元营收。云南省生物制药收入增长,昆明高新区拥有全市 70% 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玉溪高新区重点引进多种领域企业。辽宁省形成以沈阳、大连、本溪三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格局,京津冀三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实行跨区域管理体制。

 

四、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业集群
江苏纺织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 年全省 7317 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0249.7 亿元,同比增长 7.4%;利润总额 396.4 亿元,同比增长 17.9%。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建立完整供应链,拥有亚洲最大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年产值达 1300 亿元。广东纺织工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群,以生产高档服装闻名。

 

五、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2024 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 3100 万辆,同比增长超 3%。中国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东北汽车产业集群以长春为中心,传统汽车供应链完整但智能网联、新能源方面有短板;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中心,传统汽车完整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方面有短板;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达,关注新能源汽车但在高端车规级芯片等方面有不足;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以智能和互联汽车闻名但在智能化感知等方面有短板;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研发机构和总部机构集聚但制造能力相对较弱;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传统汽车供应链有长板但在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有短板。

 

六、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949.5 万辆,市场占有率 31.6%,同比增长 37.9%,出口 120.3 万辆,同比增长 77.6%。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形成四大工业中心:长三角地区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逾 279 万台,占全国比重超过 40%,占全球比重达 25%,上海汽车产量占全国 11.5%,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 14%,总产值达 8080 亿元;大湾区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拥有比亚迪等企业;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龙头;西三角经济区涵盖成都、重庆和西安,依托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发展。

 

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
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地区差异显著。华东地区在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方面领先,2023 年长三角地区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 10797.2 万千瓦,江苏以 3928.0 万千瓦总容量、36.4% 占比居首。东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在 “十四五” 规划中对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给予大力支持。新疆是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二,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一,2024 年上半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同比增长 103%,位居全国第一。

 

八、风能产业集群
中国风能产业区域集群性强。广西防城港和钦州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超 350 亿元,将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内蒙古是中国重要能源基地,风能技术可开发利用量达 1.5 亿千瓦,占全国可利用风能储量的 40%,包头市致力于打造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多个地区集中部署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政府培育风电装备制造集群,盐城大丰风电产业园、南通市如东县小洋口风电产业园、南通(如东)风电母港装备产业基地、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烟台市、威海乳山等地以及广东阳江和汕头等城市在风电装备制造方面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