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多地发布政策,支持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0-18 点击: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4年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拟筹建名单,共有10个先导区入选,其中合肥高新区负责建设3个,分别为: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今年6月以来,安徽、广东、江苏等地陆续推出新政,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出支持国家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集群等。

          

重庆市

          

10月11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重庆市在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重庆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引育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30个,突破30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50个标志性产品,打造30个典型应用场景,孵化培育未来产业领域,百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8-10个特色鲜明的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为确保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建设质量和效果,《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创新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产业方向明确、创新生态良好。同时,《通知》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包括强化创新策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优质企业主体、深化应用场景牵引和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在建设流程方面,各区县经信部门将会同有关单位填写《重庆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申报书》,并经区县(自治县)政府(管委会)审核同意后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委。市经济信息委将组织专家对申报书进行综合论证,并根据论证意见和先导区布局、产业发展等情况,对基础条件成熟的直接批复为重庆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对基础较好但条件尚不成熟的纳入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对未来产业先导区在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先导区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市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呼吁各单位认真组织、充分论证、摸清产业发展底数、把准发展方向、谋实发展举措,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     

 

安徽省

          

9月29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在全国率先立法,规范和促进安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决定》提出,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与数据空间等重点领域及方向,以及大科学装置催生的新兴产业,结合新技术新趋势进行动态调整、梯次培育。

          

支持在创新资源丰富、新兴产业基础良好、体制机制健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且区域相对集中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或特色园区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推进国家级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打造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标杆。

          

广东省

        

9月30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提出要瞄准七大重点领域,构建广东未来产业发展体系。这七大重点领域包括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和量子科技。    

          

该行动方案依托现有产业布局,提出聚焦“两核、双廊”,优化广东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广州、深圳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紧盯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全面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以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牵引,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争当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全省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双廊”为主轴,其余各地特色发展的未来产业“两核双廊多极点”发展空间布局。

          

其中,广州市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领域,重点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细分产业。

          

深圳市以光明科学城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算力网络、大模型等细分产业。

          

珠海市依托珠海高新区等重点创新平台,聚焦低碳能源、未来空间、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等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深海空间等细分产业。

              

佛山市以佛山国家高新区等为载体,聚焦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先进材料、低碳能源、未来空间等领域,重点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智能终端等细分产业。

          

惠州市以仲恺高新区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无人系统、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等细分产业。

          

东莞市以松山湖科学城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未来空间、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未来智能终端等细分产业。

          

中山市以中山火炬开发区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光计算与可见光通信等细分产业。

          

肇庆市依托珠三角(肇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科技创新载体,聚焦低碳能源等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等细分产业。      

 

江苏省

          

8月31日,2024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现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旨在瞄准高水平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清单涵盖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12个产业领域。

          

试点的分布充分结合了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例如,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入选第三代半导体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细胞和基因技术试点,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入选合成生物试点,苏州高新区入选通用智能试点,徐州高新区入选深地试点。

          

甘肃省

          

7月10日,甘肃省工信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该《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信息(深度数字孪生、量子科技),未来能源(新型核能、氢能、新型储能),未来材料(同位素、核用材料、超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未来空间(商业航天制造和发射、低空经济),未来健康(遗传科学及应用、生物合成)等6个方面15项重点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

          

湖北省

          

6月19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根据该方案,湖北将重点发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以“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先导区”为载体,构建“新技术突破-新场景应用-新物种涌现-新赛道爆发”的未来产业生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到2026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100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培育100个引领性、创新性产品,制定100项关键标准和规范,打造1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方面,该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经开区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未来产业集群。按照“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建设一个”的思路,在创新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产业方向明确、体制机制创新的地区,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武汉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创新平台、技术、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上游新闻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多地发布政策,支持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2024-10-1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4年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拟筹建名单,共有10个先导区入选,其中合肥高新区负责建设3个,分别为: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商业航天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今年6月以来,安徽、广东、江苏等地陆续推出新政,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出支持国家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集群等。

          

重庆市

          

10月11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重庆市在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重庆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引育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30个,突破30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50个标志性产品,打造30个典型应用场景,孵化培育未来产业领域,百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8-10个特色鲜明的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为确保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建设质量和效果,《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创新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产业方向明确、创新生态良好。同时,《通知》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包括强化创新策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优质企业主体、深化应用场景牵引和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在建设流程方面,各区县经信部门将会同有关单位填写《重庆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申报书》,并经区县(自治县)政府(管委会)审核同意后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委。市经济信息委将组织专家对申报书进行综合论证,并根据论证意见和先导区布局、产业发展等情况,对基础条件成熟的直接批复为重庆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对基础较好但条件尚不成熟的纳入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对未来产业先导区在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先导区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市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呼吁各单位认真组织、充分论证、摸清产业发展底数、把准发展方向、谋实发展举措,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     

 

安徽省

          

9月29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在全国率先立法,规范和促进安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决定》提出,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与数据空间等重点领域及方向,以及大科学装置催生的新兴产业,结合新技术新趋势进行动态调整、梯次培育。

          

支持在创新资源丰富、新兴产业基础良好、体制机制健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且区域相对集中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或特色园区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推进国家级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打造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标杆。

          

广东省

        

9月30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提出要瞄准七大重点领域,构建广东未来产业发展体系。这七大重点领域包括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和量子科技。    

          

该行动方案依托现有产业布局,提出聚焦“两核、双廊”,优化广东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广州、深圳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紧盯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全面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以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牵引,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争当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全省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双廊”为主轴,其余各地特色发展的未来产业“两核双廊多极点”发展空间布局。

          

其中,广州市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领域,重点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细分产业。

          

深圳市以光明科学城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算力网络、大模型等细分产业。

          

珠海市依托珠海高新区等重点创新平台,聚焦低碳能源、未来空间、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等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深海空间等细分产业。

              

佛山市以佛山国家高新区等为载体,聚焦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先进材料、低碳能源、未来空间等领域,重点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智能终端等细分产业。

          

惠州市以仲恺高新区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无人系统、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等细分产业。

          

东莞市以松山湖科学城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未来空间、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未来智能终端等细分产业。

          

中山市以中山火炬开发区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光计算与可见光通信等细分产业。

          

肇庆市依托珠三角(肇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科技创新载体,聚焦低碳能源等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等细分产业。      

 

江苏省

          

8月31日,2024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现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旨在瞄准高水平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清单涵盖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12个产业领域。

          

试点的分布充分结合了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例如,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入选第三代半导体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细胞和基因技术试点,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入选合成生物试点,苏州高新区入选通用智能试点,徐州高新区入选深地试点。

          

甘肃省

          

7月10日,甘肃省工信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该《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信息(深度数字孪生、量子科技),未来能源(新型核能、氢能、新型储能),未来材料(同位素、核用材料、超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未来空间(商业航天制造和发射、低空经济),未来健康(遗传科学及应用、生物合成)等6个方面15项重点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

          

湖北省

          

6月19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根据该方案,湖北将重点发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以“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先导区”为载体,构建“新技术突破-新场景应用-新物种涌现-新赛道爆发”的未来产业生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到2026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100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培育100个引领性、创新性产品,制定100项关键标准和规范,打造1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方面,该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经开区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未来产业集群。按照“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建设一个”的思路,在创新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产业方向明确、体制机制创新的地区,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武汉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创新平台、技术、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