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9-24 点击:

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是贵州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的有力支撑。
 
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将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011系统下属工厂布局在安顺,为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贵州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支持布局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同年,安顺提出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设想,并高效率、高质量编制好发展规划。
 
2023年5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并印发《支持安顺市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的若干政策措施》。
 
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的核心区,安顺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及配套制造产业,按照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配套要求,高效率推进航空产业招商,深化央地合作,加强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发等合作,引进落地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形成航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聚焦要素保障
打造利好政策环境
 
“这种代建和‘以租代购’的模式,以及3年免租的政策扶持,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压力。”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治钧表示,这可以让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技术实力提升上面,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健康地长足发展。
 
无独有偶,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安顺经开区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
 
“刚入驻位于经开区的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政府就为我们减免了3年的厂房租金,实实在在的优惠真是太棒了。”在此过程中,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平深刻体会到了安顺经开区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的坚定决心,也让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愈发坚定。
 
为让企业专心致力于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安顺市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规划2万亩土地保障贵州航空产业城的用地需求。
 
在资金方面,发挥5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母基金直投和组建子基金等多种方式吸收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建设,目前已投资航新科技和安大二期项目。
 
在人才方面,制定了21条专项人才政策,引进了航空专业技能人才850余人。同时,加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对接,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启了与高层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化合作新局面;邀请航空领域院士、领军人才到安顺考察指导,强化智力支持。
 
…………
 
当前,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势头强劲,形成了四方发力、八面来风的良好氛围。2023年,安顺市航空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增长16.2%,税收增长134.8%,航空产业呈现出蓄势腾飞的强劲态势。
 
聚焦战略合作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去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商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年来双方先后高水平举办了2023中国商飞客户大会、2024年中国商飞—贵州产业培育会等活动,推动合作事项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贵州省已有10户企业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清册,8户企业作为潜在供应商加紧培育。
 
高标准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离不开与航空产业巨头的战略合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推动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力支持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推进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三代机出口型、无人机、航空大部件专业化制造、航空靶机等重点业务,做大做强安顺主机产业链;中国商飞全力支持在安航空企业参与国产商用大飞机新型号、新部件的研发合作和生产配套;中国航发明确黎阳动力在安建设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及维修保障基地。
 
与三大航空产业巨头的战略合作,为高质量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依托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整机制造能力为核心,以航空锻铸材料件为优势,安顺集聚了60余家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形成了从研发、制造到试验试飞的航空产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未来,安顺将持续深化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航重机等重要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力打造航空装备制造战略性产业基地。
 
聚焦项目建设
插上翱翔蓝天翅膀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
 
紧盯项目效益和速度,开工快干、开放大干,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大力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
 
“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位于安顺市西秀区的贵州航空产业城航空结构部件加工产业园B地块建设项目实施方——安顺市西秀区宏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航向记者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引进企业10家以上,预计年产值达8.5亿元,形成航空产业抱团发展态势。
 
该项目是西秀区抢抓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机遇,落实《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及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的重要项目,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厂房主体施工阶段。
 
安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规模集聚、延链补链为牵引,坚持“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原则,对重大项目通过“一事一议”予以支持,推动贵州航空产业城重点项目建设量质齐升。
 
据了解,2023年,安顺市航空产业相关在建项目97个、总投资297.33亿元,完成投资83.04亿元、占年度预期投资的100.6%,安吉一期、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提能扩产等13个项目基本建成投用。
 
“每一个项目的成功落地都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安顺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燕表示,将以压缩行政成本、提升企业满意度为核心,编制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持续聚焦项目落地,紧密跟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以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政策措施、一流的服务团队,倾力打造“投资安心、发展顺心”的营商环境。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2024-09-2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是贵州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的有力支撑。
 
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将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011系统下属工厂布局在安顺,为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贵州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支持布局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同年,安顺提出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设想,并高效率、高质量编制好发展规划。
 
2023年5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并印发《支持安顺市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的若干政策措施》。
 
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的核心区,安顺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及配套制造产业,按照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配套要求,高效率推进航空产业招商,深化央地合作,加强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发等合作,引进落地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形成航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聚焦要素保障
打造利好政策环境
 
“这种代建和‘以租代购’的模式,以及3年免租的政策扶持,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压力。”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治钧表示,这可以让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技术实力提升上面,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健康地长足发展。
 
无独有偶,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安顺经开区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
 
“刚入驻位于经开区的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政府就为我们减免了3年的厂房租金,实实在在的优惠真是太棒了。”在此过程中,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平深刻体会到了安顺经开区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的坚定决心,也让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愈发坚定。
 
为让企业专心致力于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安顺市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规划2万亩土地保障贵州航空产业城的用地需求。
 
在资金方面,发挥5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母基金直投和组建子基金等多种方式吸收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建设,目前已投资航新科技和安大二期项目。
 
在人才方面,制定了21条专项人才政策,引进了航空专业技能人才850余人。同时,加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对接,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启了与高层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化合作新局面;邀请航空领域院士、领军人才到安顺考察指导,强化智力支持。
 
…………
 
当前,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势头强劲,形成了四方发力、八面来风的良好氛围。2023年,安顺市航空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增长16.2%,税收增长134.8%,航空产业呈现出蓄势腾飞的强劲态势。
 
聚焦战略合作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去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商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年来双方先后高水平举办了2023中国商飞客户大会、2024年中国商飞—贵州产业培育会等活动,推动合作事项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贵州省已有10户企业进入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清册,8户企业作为潜在供应商加紧培育。
 
高标准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离不开与航空产业巨头的战略合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推动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力支持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推进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三代机出口型、无人机、航空大部件专业化制造、航空靶机等重点业务,做大做强安顺主机产业链;中国商飞全力支持在安航空企业参与国产商用大飞机新型号、新部件的研发合作和生产配套;中国航发明确黎阳动力在安建设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及维修保障基地。
 
与三大航空产业巨头的战略合作,为高质量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依托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整机制造能力为核心,以航空锻铸材料件为优势,安顺集聚了60余家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形成了从研发、制造到试验试飞的航空产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未来,安顺将持续深化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航重机等重要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力打造航空装备制造战略性产业基地。
 
聚焦项目建设
插上翱翔蓝天翅膀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
 
紧盯项目效益和速度,开工快干、开放大干,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大力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
 
“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位于安顺市西秀区的贵州航空产业城航空结构部件加工产业园B地块建设项目实施方——安顺市西秀区宏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航向记者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引进企业10家以上,预计年产值达8.5亿元,形成航空产业抱团发展态势。
 
该项目是西秀区抢抓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机遇,落实《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及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的重要项目,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厂房主体施工阶段。
 
安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规模集聚、延链补链为牵引,坚持“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原则,对重大项目通过“一事一议”予以支持,推动贵州航空产业城重点项目建设量质齐升。
 
据了解,2023年,安顺市航空产业相关在建项目97个、总投资297.33亿元,完成投资83.04亿元、占年度预期投资的100.6%,安吉一期、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提能扩产等13个项目基本建成投用。
 
“每一个项目的成功落地都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安顺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燕表示,将以压缩行政成本、提升企业满意度为核心,编制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持续聚焦项目落地,紧密跟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以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政策措施、一流的服务团队,倾力打造“投资安心、发展顺心”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