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告诉了我们什么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3-15 点击:

  近日,一辆载有1800余辆国产汽车的“唐鸿号”滚装船缓缓驶离广州南沙汽车口岸,前往中东地区,这是广州南沙口岸龙年首批出口的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消息,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中国制造奏响强音。”一时间,媒体舆论都在热议中国汽车出口这一里程碑的进阶。
 
  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了吗?眼下,中国汽车产业加速驶向海外,但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仅是迈向汽车强国的第一步,我国要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最关键的还要持续创新。
 
  中国汽车出口不能重蹈摩托车出口覆辙。越南是世界摩托车大国,保有量达到4500万辆。上世纪末,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摩托车大量出口至越南市场,抢占市场份额。2002年,中国摩托车品牌一度占有越南摩托车市场80%份额。随后,大量国产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为了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此番竞争的结果是中国摩托车质价双降,最后铩羽而归,几乎退出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出口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不能仅在量价先行优势上止步不前,中国品牌出海,要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优势。
 
  以史为鉴,中国汽车出口不应仅以“量”论英雄,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近年来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才刚刚开始。持续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新促质”才是中国汽车真正迈进世界汽车强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唯有持续创新才能真正助力中国汽车“越关山”。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度站上全球第一,这背后是近年来整个产业不断夯实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突破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等高科技领域技术瓶颈,持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影响力的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先行,已取得先发优势,中国汽车从过去几十年的跟随,行至拥有了坐上“牌桌”的话语权。接下来,如何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助力汽车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因上下游产业链长、资金技术要求高、虹吸聚集效应强等特点,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拉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前进的重要动能。
 
  在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之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表示,成为汽车强国有三个标志:一、具有一批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二、学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三、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发展趋势。具体到汽车强国的发展路径,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取胜。
 
  未来国家之间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朴素道理是这道大答题的终极答案。
 
  当前,我们应把握住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所带来的变革机遇和先行优势,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中国研发走向世界成为趋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未来,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逆全球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挑战,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竞赛刚刚起步,反过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要素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各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全面竞争将更加白热化。我国汽车业界同人面临着比先前更为复杂的局面,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住既有的领先地位,持续创新,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
 
  汽车产业的发展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各个产业都面临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告诉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短板变长板上按下“快进键”,在长板变跳板上跑出“加速度”。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德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日本的消费电子,美国的航空医药等,这些发达国家能把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到全球通吃,原因可归纳为两点:靠先发优势抢占市场,靠产品品质留住用户。
 
  有鉴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终点是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将此经验运用到中国当前各个领域的发展,“向上突围”是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不二法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定能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挖掘创新的潜力与活力,重点在企业。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生根,助力企业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相信随着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将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花将更好结出产业硕果。
 
  守正为本,创新为要。一年之计在于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越显著,经济新动能就能越澎湃。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有理由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期待。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告诉了我们什么

2024-03-1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一辆载有1800余辆国产汽车的“唐鸿号”滚装船缓缓驶离广州南沙汽车口岸,前往中东地区,这是广州南沙口岸龙年首批出口的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消息,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出口登顶,中国制造奏响强音。”一时间,媒体舆论都在热议中国汽车出口这一里程碑的进阶。
 
  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了吗?眼下,中国汽车产业加速驶向海外,但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仅是迈向汽车强国的第一步,我国要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最关键的还要持续创新。
 
  中国汽车出口不能重蹈摩托车出口覆辙。越南是世界摩托车大国,保有量达到4500万辆。上世纪末,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摩托车大量出口至越南市场,抢占市场份额。2002年,中国摩托车品牌一度占有越南摩托车市场80%份额。随后,大量国产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为了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此番竞争的结果是中国摩托车质价双降,最后铩羽而归,几乎退出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出口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不能仅在量价先行优势上止步不前,中国品牌出海,要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优势。
 
  以史为鉴,中国汽车出口不应仅以“量”论英雄,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近年来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才刚刚开始。持续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新促质”才是中国汽车真正迈进世界汽车强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唯有持续创新才能真正助力中国汽车“越关山”。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度站上全球第一,这背后是近年来整个产业不断夯实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突破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等高科技领域技术瓶颈,持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影响力的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先行,已取得先发优势,中国汽车从过去几十年的跟随,行至拥有了坐上“牌桌”的话语权。接下来,如何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助力汽车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因上下游产业链长、资金技术要求高、虹吸聚集效应强等特点,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拉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前进的重要动能。
 
  在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之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表示,成为汽车强国有三个标志:一、具有一批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二、学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三、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发展趋势。具体到汽车强国的发展路径,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取胜。
 
  未来国家之间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朴素道理是这道大答题的终极答案。
 
  当前,我们应把握住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所带来的变革机遇和先行优势,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中国研发走向世界成为趋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未来,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逆全球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挑战,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竞赛刚刚起步,反过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要素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各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全面竞争将更加白热化。我国汽车业界同人面临着比先前更为复杂的局面,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住既有的领先地位,持续创新,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
 
  汽车产业的发展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各个产业都面临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告诉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短板变长板上按下“快进键”,在长板变跳板上跑出“加速度”。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德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日本的消费电子,美国的航空医药等,这些发达国家能把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到全球通吃,原因可归纳为两点:靠先发优势抢占市场,靠产品品质留住用户。
 
  有鉴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终点是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将此经验运用到中国当前各个领域的发展,“向上突围”是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不二法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定能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挖掘创新的潜力与活力,重点在企业。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生根,助力企业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相信随着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将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花将更好结出产业硕果。
 
  守正为本,创新为要。一年之计在于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越显著,经济新动能就能越澎湃。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有理由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期待。
 
  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