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注丨培育城市新质生产力,争创2-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2-29 点击:

  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会议提出,2024年,成都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更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怎么做?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表示,将围绕“强统领、强骨干、强生态、强创新、强主体”五个维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建设制造强市。
 
  规上工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一大支撑。1-11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同期,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均实现增长,最高增速达10.7%。在赵春淦看来,推动城市工业发展,首先要“强统领”,提升工业发展的位势能级,在此过程中,“增速”和“投资”指标须保持增长态势。
 
  我们的工业增速不能低于GDP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不能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赵春淦介绍,将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提档升级,通过省市协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同时,建好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深入推进省制造强市建设试点。
 
  如何“强骨干”?赵春淦介绍,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成都正在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梯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
 
  成都已经培育了9个国家级的产业集群,未来,成都还要构建更多优质的产业支撑。
 
  在“强生态”方面,成都的着力点是建圈强链。
 
  目前,成都正在推动打造8个产业生态圈,培育28条重点产业链,涉及制造业的有17条重点产业链。我们深度解析17条制造业产业链,精准发力24个细分赛道,瞄准每个赛道竞进争先,力争柔性显示、激光显示、计算终端、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务整机、工业无人机、核医药7个赛道进入全国前三,争创2~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强创新”方面,成都将着力培育城市新质生产力,推动成都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的配置,产业提质性的增长。
 
  在创新方面,成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重占比、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提质增效。
 
  工业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一大支撑。赵春淦介绍,截至今年11月,成都规上工业企业达4409家,整体看,成都仍需要壮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这意味着需要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特别是上市企业数量方面,工业领域企业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关注丨培育城市新质生产力,争创2-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12-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会议提出,2024年,成都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更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怎么做?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表示,将围绕“强统领、强骨干、强生态、强创新、强主体”五个维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建设制造强市。
 
  规上工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一大支撑。1-11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同期,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均实现增长,最高增速达10.7%。在赵春淦看来,推动城市工业发展,首先要“强统领”,提升工业发展的位势能级,在此过程中,“增速”和“投资”指标须保持增长态势。
 
  我们的工业增速不能低于GDP的增速,工业投资增速不能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赵春淦介绍,将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提档升级,通过省市协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同时,建好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深入推进省制造强市建设试点。
 
  如何“强骨干”?赵春淦介绍,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成都正在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梯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
 
  成都已经培育了9个国家级的产业集群,未来,成都还要构建更多优质的产业支撑。
 
  在“强生态”方面,成都的着力点是建圈强链。
 
  目前,成都正在推动打造8个产业生态圈,培育28条重点产业链,涉及制造业的有17条重点产业链。我们深度解析17条制造业产业链,精准发力24个细分赛道,瞄准每个赛道竞进争先,力争柔性显示、激光显示、计算终端、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务整机、工业无人机、核医药7个赛道进入全国前三,争创2~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强创新”方面,成都将着力培育城市新质生产力,推动成都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的配置,产业提质性的增长。
 
  在创新方面,成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重占比、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提质增效。
 
  工业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一大支撑。赵春淦介绍,截至今年11月,成都规上工业企业达4409家,整体看,成都仍需要壮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这意味着需要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特别是上市企业数量方面,工业领域企业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