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2-14 点击: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作为“粮库”蕴藏着丰富的食物,以油茶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发展潜力巨大。
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了最生动的诠释。油茶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和健康水平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实践。
柳州市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广西乃至全国的油茶重点产区之一。作为柳州市油茶主要种植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获得“中国油茶之乡”称号,是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三江茶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重点产品。在油茶产业非常规快速发展政策的高位推动下,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发挥柳州市工业基因发展优势,借鉴螺蛳粉产业发展经验,探索油茶精深加工发展路径,构建柳州市现代油茶产业发展体系,扎实引领广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油茶产业闯出一条示范引领道路。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柳州油茶精深加工基地引领广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柳州市贯彻落实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等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关于新时代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2023—2030年。
《规划》总结分析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背景和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立足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优势,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总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一段时间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和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南方丘陵山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2006年12月,原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以推动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油茶生态和经济效益;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随后,各地陆续出台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意见,油茶产业迎来第一轮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油茶产业高度重视,凝聚多重政策红利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油茶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2022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进油茶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决定采取将发展油茶列入林草中心工作、油茶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等超常规举措确保完成油茶生产任务,将茶油占国内食用油消费的比例由2%提高到5%左右;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在高标准油茶林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油茶产业成为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2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在广西柳州视察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江县和融水县时,也明确提出柳州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像柳州螺蛳粉产业一样闯出一条油茶发展工业化道路。结合“十四五”期间我国重点布局油茶产业,大力发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日化用品等新型油茶产品,推进油茶加工副产品循环综合利用的发展背景,柳州市作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油茶重点产区之一,油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柳州以工业化思维实现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油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命题。
(二)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规模迅速壮大,良种繁育效果显著,逐步形成以湖南、江西、广西等3个主产省(自治区)为引领,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等其余省份积极跟进的油茶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12—2021年间,全国油茶林面积从5248万亩增加到6888万亩,扩增31.3%;定点苗圃从517个增加到882个,增长70.6%;定点苗圃面积由7.4万亩增加到9.3万亩,实现增长25.7%;油茶籽产量从173万吨增长到394万吨,提高了127.7%;油茶产业产值由387亿元增长到1920亿元,增长近5倍,年均增速达19.48%。2021年我国油茶生产加工的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86家。
(2)良种繁育持续推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全国油茶主推品种和推荐品种目录》,确定16个品种作为全国主推品种、65个品种作为各省(区、市)推荐品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地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均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油茶良种壮苗得到广泛应用。
(3)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组建成立了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油茶科创谷”,实施了一批油茶科技攻关项目,油茶产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生态工程造林、复合生态经营、轻简机械化应用、高效加工利用等一些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显著。
(4)品牌宣传不断深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了林业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林业品牌建设,支持设立“中国油茶”公众号,发布、宣传国家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最新政策、法规、标准、市场信息、行业新闻等;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成立中国茶籽油品牌集群,促进茶籽油质量和价值的提升;我国与泰国相关部门合作成立“中国—东盟国家油茶产业促进中心”,茶油及其衍生品远销国际市场,油茶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2.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油茶产业迅猛发展。2012—2022年间,广西油茶林面积从458万亩增加到880万亩,扩增了92%,位居全国第三位;油茶籽产量从16万吨增长到45万吨,提升了181%;油茶产业产值从29亿元增加到409亿元,增长近14倍,年均增速达34.18%。2022年,广西已有高产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共425个,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38家。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广西高度重视油茶质量提升,通过选育和推广油茶良种,开展油茶种植管理技术宣传和指导、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等措施,使当地油茶产量、质量、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稳步提升。尤其在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后,平均产量大幅提高,油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柳州市油茶产业稳步发展。柳州市是广西乃至全国的油茶重点产区,2022年末有油茶种植面积77万亩,居广西第三位,茶油产量0.6万吨。“十三五”以来,柳州市油茶籽产量从2.8万吨增长到3.6万吨,提升了29%;油茶产业年总产值从5.1亿元增长到9亿元,增长近76%,年均增速达5.17%;柳州市现有广西三门江生态茶油有限责任公司、柳州苗氏油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作为柳州市油茶主要种植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江县)是广西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享有“中国油茶之乡”称号,是全国经济林(油茶)产业示范县。
4.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油茶产业重种植、轻加工,扶持政策多以种植为主,加工利用类政策扶持较为薄弱;全国茶油加工主要分布于传统的油茶种植区域且多为以销定产,生产波动性大,受种植“大小年”影响较大;全国还没有产业链分工协作紧密的产业园区,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园区大多是油茶产业类企业的简单集聚,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区域协作关系;茶油等油茶产品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尚未大规模进入大众视野,茶油价格偏高,产业综合效益不高。
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种植基地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不高;油茶基地在种植管理、果实采收、山区果实运输、果实脱壳等方面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大规模发展油茶种植行业投入大、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油茶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副产物利用不充分,导致油茶企业生产成本高,原料收购价较低,林农种植油茶积极性受挫;油茶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够;茶油等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占有量低。
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基于柳州市发展现状,如何闯出一条“弯道超车”的道路,探索油茶产业发展的“柳州路径”,破解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困境,是亟需解决的命题。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油茶产业发展机遇
油茶产业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产业发展具备难得的有利条件。
1.国家重视突破产业发展新高度
党中央对发展油茶产业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22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在广西柳州视察时提出,要像柳州螺蛳粉产业一样闯出一条油茶产业发展工业化道路。
2022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发展油茶列入林草中心工作,采取多种超常规举措确保完成油茶生产任务。2023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同时实施好三年行动方案被纳入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相关文件和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工作。
“十四五”开局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央地共建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施林业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万亿元绿色林产业。2023年双方签订油茶发展目标责任书,油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高地。
2.国家粮油安全战略赋予产业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油生产,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粮油供应能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约3900万吨,自给率约为30%。2021年木本油料油产量85万吨,仅占国产植物食用油产量的3.1%;消费量占全国植物食用油的2.2%。“十四五”期间,在稳定食用油产量这一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力争茶油占国内食用油消费的比例由2%提高到5%左右。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中所占比例,是增强我国食用油生产保障能力、丰富食用油品种、降低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支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植物食用油原料主要以油菜、大豆和花生为主,按照国家粮食安全工作部署,草本油料作物难以大面积扩种。油茶作为木本油料植物,其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和丘陵地区,不会与粮食争夺土地,符合我国山多地少、粮油有效供给压力大的国情,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3.生物经济提供产业发展新契机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明确要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到2025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在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绿色低碳、生物安全等领域更高层次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医疗健康等高层次需求和期待与日俱增,公众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接受度和需求量也快速增长。油茶是一种集生态修复、食用油、日用化工、精细化工、饲料工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树种,通过发展油茶产业推动化工、医药、材料、轻工等衍生产品制造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符合生物经济发展要求。
4.消费结构升级注入新动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观念正在全社会形成,这将为拉动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普遍关注一日三餐的饮食文化,更加注重科学营养健康新认知,“少吃油,吃好油”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茶油脂肪酸结构合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油酸含量80%以上,亚油酸含量7—13%,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适合中国传统高温烹饪。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茶油可以满足人们对高级植物油的需求。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丰富优质食用油品种,护航“健康中国”。
(二)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种植快速推进,产销压力大
在国家和各地油茶发展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预计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将达到9000万亩,茶油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目前茶油产品市场尚未培育成熟,销售存在困难。随着油茶种植面积快速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油茶良种不断成熟,2025年后大面积油茶林进入盛果期,配套加工和市场培育目前仍不明朗,油茶生产加工和销售压力较大。
2.多地竞相发展,竞争压力大
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安徽、贵州等重点省份积极发展油茶产业,湖南、江西油茶产业发展体量相对较大,在种植、良种育苗、加工利用、品牌塑造、科研创新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