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科技创新驱动型园区 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6-16 点击:次
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6月批准创建,在2020年12月通过考核认定,是全国四家以肉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园区范围包括花吐古拉、敖包、舍伯吐、希伯花等4个苏木镇的74个嘎查(村)、1.9万户、6.96万农牧民,总面积137.2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5.3万亩。截至2022年末,园区肉牛存栏9.58万头,养殖户5862户,养殖企业18家,肉牛加工企业数15家,包括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2家,小型牛肉加工厂13家,饲料加工企业1家,肉牛产业体系科技研发中心1个,园区总产值已达到40亿元以上。肉牛产业已经形成饲草种储、种源生产、母牛扩繁、规模养殖、市场交易、屠宰加工、科技研发、电商物流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肉牛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肉牛产业综合服务区,位于舍伯吐镇,以成峰交易市场和产业园服务中心为依托,涵盖质量追溯、安全监管、线上线下交易、培训、诊疗等服务;二是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位于花吐古拉镇,融合育种、繁育、养殖和加工、科技研发、农文旅等产业集群;三是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区,位于敖包苏木,包括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高效节水示范区核心区,青贮及玉米种植基地等生态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坚持以科学创新为动力,与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建立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园科技创新水平,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1
开展关键技术创新
完善饲草料供应体系
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是开展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建立2500亩种植实验基地,同中国作物学会李少昆团队合作,研究并推广高质量、高效率的玉米栽培技术,提升园区玉米品质、产量及农户生产收入,标准水分亩产1126.6公斤。二是开展饲料供应体系科技创新研究,建立400亩饲草料种植基地,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玉柱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7大项,实施青贮玉米饲草料的高产栽培、低损耗贮制、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完善肉牛产业饲草料供应体系。三是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应用推广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基地65亩,与中国农业大学马道坤副教授团队合作,使用科学灌溉试验、标准化工程建设、计量收费、精准灌溉等措施,研究3大类10余项试验示范内容,全旗推广应用了120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85以上。
绿色优质饲草料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创建立大数据平台
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1+1+3”产业园大数据平台。
一是“一个肉牛产业标准规范体系”,制定了产业园肉牛产业监管机制、产业标准、产业追溯标准及配套的规章制度;为74个嘎查村、9.58万头肉牛提供质量安全保障。“园区数据平台+金融机构+养殖主体”肉牛动产监管活体抵押贷款模式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式,依托肉牛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育种、养殖、饲料生产等产业环节的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群众共同建立利益连接紧密的产业化联合体,高质高效的解决了养殖户急难愁盼的问题。目前,已为金融机构和养殖主体提供牛只监管服务数量7400头,带动发放授信贷款1.2亿多元。
二是“一个公共服务云平台”,包括门户网站,涵盖农科数据库、专家咨询、培训服务、人才服务、农科专利、农业气象等模块的科技服务平台以及网络交易平台。
三个中心,即“肉牛全产业链追溯中心“肉牛质量安全数字监管中心”和“肉牛产业追溯大数据中心”,包括育种追溯管理平台、养殖追溯管理平台等16个数据平台模块,为园区产品质量提供全面管理保障。
开展产业科技创新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与园区龙头企业合作建立肉牛产业体系科技研发中心,邀请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作为外部技术支撑单位,为产业园提升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二是创新育繁方式,提升改良育种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园区院士工作站和国家核心育种场功能效用,积极开展肉牛杂交繁育新模式研究,通过对和牛、安格斯牛、利木赞以及西门塔尔牛进行品种间杂交,寻求最优杂交组合,研究和优选出科尔沁牛杂交生产方式。同时对体外胚胎生产进行技术攻关,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实施胚胎移植技术推广,加速肉牛群体改良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