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茂名市印发《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 奋力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24 点击:

  近日,中共茂名市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印发《茂名市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重大机遇,高质量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方案》提出做强承接产业平台、优化承接产业方向、强化承接产业要素保障、提升承接产业能力、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细分为21项任务内容。
 
  做强承接产业平台
 
  打造主平台。打造1个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主平台范围包括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3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总和约60平方公里。
 
  共建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城市资源,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园(包括省级产业园、开发区、高新区),逐步构建“对口帮扶城市+茂名基地”“对口帮扶城市+茂名配套”“对口帮扶城市孵化+茂名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推进与对口帮扶城市在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内合作共建1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探索双向“飞地”经济。争取珠三角城市在我市布局建设“飞地经济”。
 
  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产业园区“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网络通、燃气通、公共交通通和场地平整)标准化建设。
 
  优化承接产业方向
 
  突出产业承接重点。结合广东省重点发展的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及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有力有序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因地制宜重点承接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与金属加工、现代轻工、现代农业和食品、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制造、数字与信息、安全应急和环保等十大产业和临空经济、总部经济。
 
  优化产业承接布局。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以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竞争优势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进产业创新升级。主动对接引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支持转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我市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农业协同协作。充分利用珠三角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抓实“6+19”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打响“茂字号”品牌,培育超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加强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对接合作。构建山海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北部山区、中部田园、南部滨海旅游带,打造珠三角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地”。
 
  强化承接产业要素保障
 
  用地保障。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积极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产业低效用地,推动零散低效工业用地向园区腾挪集聚,“十四五”期间盘活利用土地1万亩以上。
 
  财政支持。加快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各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工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
 
  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我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引导作用和市培育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作用,全力支持珠三角将注册地、纳税登记迁入我市的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发挥茂名市工业园区企业金融服务专班作用,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深入对接企业融资需求,解决转移到我市的企业融资问题。
 
  环保和用能支持。根据产业转移地和我市现有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未来的排放趋势,合理统筹安排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产业转移园区和产业转移重大项目所需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来源,将有限的总量指标向产业承接地优质的园区、平台和工业项目集聚。
 
  科技支持。在资格有效期内整体迁移到茂名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政策规定接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认定的产业转移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按政策给予奖励。对已获认定的各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给予重点支持。
 
  人才支持。聚焦承接产业人才需求,借助茂名人才集团优势,拓宽市场化引才新路径,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到珠三角地区建立“人才飞地”,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招商人才精准引进的力度,将我市打造成为人才流入的“优选地”。
 
  提升承接产业能力
 
  加密与珠三角快速通道。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加快推进广湛高铁茂名段建设,加快推进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前期工作,打通博贺港区对外联系通道。加快推进沈海高速公路茂名段改扩建工程茂湛段、阳春至信宜高速公路、沈海高速茂名至湛江段改扩建工程机场北互通连接线化州段建设,加快推进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公路、茂名至吴川高速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深圳至南宁高速茂名段。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依托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围绕开办企业、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15个领域的重要量化指标,对标广州、深圳营商环境,找准短板弱项,逐项研究改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对口帮扶城市建立常态化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共同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需求清单,共建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提高产业链招商精准匹配度。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城市定位一功能分区一产业集聚一项目建设”发展逻辑,更有力度、更加精准承接产业转移。
 
  强化协调联动。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常态化沟通,主动对接,对口联动,积极向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以及要素资源指标落地茂名,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把握政策机遇,拿出“争”的精神、“拼”的勇气、“抢”的劲头,对省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支持政策要积极争取、第一时间跟进,用足用活支持政策。
 
  此外,《方案》还附加了茂名市承接产业方向、承接产业布局,明确了重点任务分工和21项任务内容的相关责任单位。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茂名市印发《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 奋力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2023-03-2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中共茂名市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印发《茂名市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重大机遇,高质量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方案》提出做强承接产业平台、优化承接产业方向、强化承接产业要素保障、提升承接产业能力、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细分为21项任务内容。
 
  做强承接产业平台
 
  打造主平台。打造1个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主平台范围包括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3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总和约60平方公里。
 
  共建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城市资源,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园(包括省级产业园、开发区、高新区),逐步构建“对口帮扶城市+茂名基地”“对口帮扶城市+茂名配套”“对口帮扶城市孵化+茂名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推进与对口帮扶城市在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内合作共建1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探索双向“飞地”经济。争取珠三角城市在我市布局建设“飞地经济”。
 
  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产业园区“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网络通、燃气通、公共交通通和场地平整)标准化建设。
 
  优化承接产业方向
 
  突出产业承接重点。结合广东省重点发展的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及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有力有序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因地制宜重点承接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与金属加工、现代轻工、现代农业和食品、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制造、数字与信息、安全应急和环保等十大产业和临空经济、总部经济。
 
  优化产业承接布局。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以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竞争优势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进产业创新升级。主动对接引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支持转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我市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农业协同协作。充分利用珠三角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抓实“6+19”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打响“茂字号”品牌,培育超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加强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对接合作。构建山海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北部山区、中部田园、南部滨海旅游带,打造珠三角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地”。
 
  强化承接产业要素保障
 
  用地保障。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积极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产业低效用地,推动零散低效工业用地向园区腾挪集聚,“十四五”期间盘活利用土地1万亩以上。
 
  财政支持。加快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各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工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
 
  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我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引导作用和市培育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作用,全力支持珠三角将注册地、纳税登记迁入我市的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发挥茂名市工业园区企业金融服务专班作用,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深入对接企业融资需求,解决转移到我市的企业融资问题。
 
  环保和用能支持。根据产业转移地和我市现有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未来的排放趋势,合理统筹安排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产业转移园区和产业转移重大项目所需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来源,将有限的总量指标向产业承接地优质的园区、平台和工业项目集聚。
 
  科技支持。在资格有效期内整体迁移到茂名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政策规定接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认定的产业转移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按政策给予奖励。对已获认定的各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给予重点支持。
 
  人才支持。聚焦承接产业人才需求,借助茂名人才集团优势,拓宽市场化引才新路径,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到珠三角地区建立“人才飞地”,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招商人才精准引进的力度,将我市打造成为人才流入的“优选地”。
 
  提升承接产业能力
 
  加密与珠三角快速通道。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加快推进广湛高铁茂名段建设,加快推进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前期工作,打通博贺港区对外联系通道。加快推进沈海高速公路茂名段改扩建工程茂湛段、阳春至信宜高速公路、沈海高速茂名至湛江段改扩建工程机场北互通连接线化州段建设,加快推进广西北流(粤桂界)至广东化州高速公路、茂名至吴川高速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深圳至南宁高速茂名段。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依托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围绕开办企业、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15个领域的重要量化指标,对标广州、深圳营商环境,找准短板弱项,逐项研究改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对口帮扶城市建立常态化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共同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需求清单,共建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提高产业链招商精准匹配度。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城市定位一功能分区一产业集聚一项目建设”发展逻辑,更有力度、更加精准承接产业转移。
 
  强化协调联动。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常态化沟通,主动对接,对口联动,积极向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以及要素资源指标落地茂名,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把握政策机遇,拿出“争”的精神、“拼”的勇气、“抢”的劲头,对省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支持政策要积极争取、第一时间跟进,用足用活支持政策。
 
  此外,《方案》还附加了茂名市承接产业方向、承接产业布局,明确了重点任务分工和21项任务内容的相关责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