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不约而同瞄准未来产业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16 点击:次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上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时说。
从地方来看,各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约而同都布局了未来产业。包括类脑智能、基因与细胞技术、量子信息、第六代移动通信、氢能与储能等成为高频词,这些领域也被写入地方开年产业新政中。
浙江提出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路,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革。力争到2023年,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一体化、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试验示范区。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提出打造“3+3”未来产业链群,即创新突破三大赋能型未来产业(未来信息通信、未来新材料、未来新能源)+做大做强三大先导型未来产业(未来生产制造、未来交通、未来健康)。
河北省提出加速布局发展应急产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等高潜产业、区块链、太赫兹、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
河南省提出聚焦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抢占发展先机的6个未来产业,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
广东省六大未来产业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提出支持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突破,着力推动未来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聚焦世界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
2023年定下做强做优“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目标的江苏,近日其省会南京发布了《南京市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共包含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份专项行动计划。
尽管未来产业具有依托新技术、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和扩展新空间的“四新”特征,但也面临着前瞻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鹿文亮、王晓明撰文表示,要统筹布局,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未来产业落地发展。在特定区域先行先试,通过创新政策、创新场景培育一批“新物种”企业,构建未来产业生态。
“发展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意义,但由于未来产业成熟度较低,回报周期长,早期应给予引导与支持。一方面是将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未来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倾斜,提升产业成熟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模式创新和领域开放,为未来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上述文章称。
谈及在产业布局上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投入,苏翔认为,地方政府应科学分析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等,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去,加强联动合作,找准位置,合理分工,瞄准核心环节进行突破。
他补充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家),全国特色产业布局的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特色产业集群更加关注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细分领域,例如天津布局的车规级芯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江苏布局的电子氟材料、轨道交通动力装备,安徽布局的汽车电控装备、精密电子基础件等,已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措施上,鼓励各地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