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如何炼成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0-14 点击:次
作为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38%。从车身原材料到汽车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相关领域长三角均有所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了长三角多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深挖长三角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背后的故事。
长三角,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集结地。特斯拉、蔚来、威马、天际、爱驰、智己、上汽R、华人运通……目前,上海已聚集了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入局者还在源源不断加入。
01上海不断发挥政策优势
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上海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到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占比超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等新能源占比超过80%。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充电桩76万个,换电站300座,车桩比不高于2:1;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推动公交和环卫等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2025年力争达到1万辆规模。此前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上海规划出一个具体且有明确发展节点的未来:到2025年,上海目标实现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2021年3月1日起,新一轮《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实施。两周之后,上海市政府明确“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的目标。将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02江苏同样不甘示弱
1-7月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汽车零部件产业营收居全国第一,并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
江苏省工信厅数据显示:1-7月全省汽车产量79.7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8.9万辆,同比增长1.8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正呈现爆发增长态势。日前在常州武进理想汽车制造基地,第20万辆“理想ONE”下线,标志着在大中型SUV新能源车领域,国产品牌已经稳居产销第一位置。
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为江苏乃至全国在汽车产业上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目前江苏拥有理想、比亚迪、长城、上汽集团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达到2568家,是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正引领电池、电机、电控等主要零部件的发展潮流。
目前,江苏已实现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充换电设施、车联网、燃料电池等产业链环节全覆盖,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率先建设了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约12.5万根,建成城市核心城区3公里充电圈,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和高速公路全覆盖。
2021年4月29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江苏溧阳站)暨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系列活动”在江苏省溧阳市举办,一场自江苏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拉开了序幕。
在启动仪式上,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清洁能源利用、能效提升等方面达成合作。按照适度超前、智能高效、便捷惠民原则,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布局。
据介绍,江苏电力将围绕电动汽车租、用、管、养全业态,在13个地市提供车、桩、网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和产品,推广“买车-装桩-接电-充电-数据服务”的一键下单、无忧接电服务,构建县、乡、村三级充电网络,实现镇镇覆盖、村村可充。
此外,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发展,江苏省工信厅和财政厅,4月初印发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限制转让过户政策的通知》,根据新规,对于2016年及以前年度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不再执行5年内不得转让的限制政策,可自行过户转让;对于2017年及以后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要求省内各设区市清理相关限制转让过户的政策。
03浙江“十四五”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演“浙江速度”。2022年1月至8月,浙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0万辆,占全国的8.33%,实现产销两旺,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8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86万辆,同比增长259.2%,占全国的近10%,创历史新高。
受疫情影响,浙江的汽车产业链一度经历零部件短缺、运输受阻等冲击。对此,我省迅速启动汽车产业链保障应急工作机制,瞄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组织“十链百场万企”活动,整车企业产能逐步恢复,其中以新能源汽车“提速”最快。
从8月销量看,合众汽车、零跑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6万辆、1.25万辆,持续占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前两位;吉利作为我省汽车龙头企业,雷神电混系列车型持续热销,极氪单月交付量再创新高,领克品牌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75万辆,环比增长超17%。
2020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全省共有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已批复产能65.4万辆。同时,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智能物联技术应用进程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布局加快。浙江将逐步形成“一湾一带多基地”的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格局。
浙江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做大,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规划》明确,到2025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0家,“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优于12千瓦时/百公里。
提升整车制造综合竞争力、突破关键零部件产业短板、打造智能汽车发展新优势、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浙江将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大力发展乘用车,补齐省内商用车产业链短板,积极发展基于高效混动和换电技术的大型客车、重型货车等中高端商用车。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补强驱动电机电控、布局车规级芯片和智能传感器、做强特色关键零部件。
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向汽车共享服务商转变,加快汽车由传统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大力发展共享出行服务,推广分时租赁等共享用车商业模式,探索电池租赁、共享充电等共享新业态。完善新能源汽车展示、物流、金融、保险、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装潢改装、检验检测等后市场服务链。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04安徽与新能源车企最有渊源
安徽省会合肥素有“最牛风投”之称,其最知名的一笔投资无疑是“抄底”蔚来。2020年初,蔚来因为现金流短缺正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同年4月,合肥与蔚来签订了一笔70亿元的股权融资。交易完成后,合肥方面合计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份,蔚来持有蔚来中国75.9%的股份。
有了蔚来的先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选择驻扎合肥——威马在合肥设立威马智能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吉利将与安徽政府共同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合肥)有限公司落户于合肥肥东经开区;大众合肥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将开发基于MEB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动产品;零跑汽车与合肥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续双方将展开更多合作。
按照规划,到202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合肥正倾力将自身打造为“新能源之都”。经过多年发展,合肥早已形成以江淮汽车、长安汽车合肥基地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不仅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更集聚了大批人才,沉淀了足够技术,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和市场氛围。
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路径是:在对产业实施深入研判、对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梳理、对进入时机进行精准把握之后,通过引入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合理运用资本手段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培育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