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西夏区持续放大“葡萄串”效应 夯实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08 点击:

  西夏区聚焦葡萄酒产业瓶颈问题,着力打造产业新模式、品牌新优势、增收新动能、生态新方向,推动葡萄酒产业链触角多向延伸,形成葡萄酒产业“葡萄串效应”,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标准种植,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梦。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专业化经营新模式,实施“智慧葡萄酒园—田间物联网系统”数字化试点项目,改造提升现有低产低效葡萄园,高标准打造“稳产、长寿、美观、智慧”优质葡萄种植基地。种植酿酒葡萄3.83万亩,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次,成为辖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
 
  品牌发力,本地酒“闪耀”国际大舞台。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成立西夏区葡萄酒行业协会,着力建设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引导宝实、美贺、贺麓和贺兰晴雪四家酒庄成功申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形成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夏区样板”。2021年辖区多款葡萄酒在布鲁塞尔、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40余项,产区品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从品质好向品牌响转变。
 
  融合发展,农家院“变身”致富聚宝盆。依托贺兰山东麓沿线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葡萄酒产业与乡村旅游,打造“酒旅”融合产业新模式,培育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六位一体”的民宿集群,形成葡萄园-酒庄-旅游景点-民宿的一站式精品旅游路线,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移民变股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收入“双增”发展成果。
 
  生态优先,旧矿坑“蜕变”美丽新绿洲。创新推进“砂坑生态修复(裸露土地)+旅游”模式,鼓励企业开荒造林、推进生态修复,引导宁夏志辉实业集团对贺兰山东麓18000多亩的砾石荒地进行开垦、植树造林,建成生态林7500亩,种植酿酒葡萄2000亩,在采矿塌陷区建成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形成集葡萄种植区、园林式酒庄、运动公园、五星级休闲度假山庄为一体的生态园区,万亩葡萄海岸、酒堡美酒飘香四溢。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西夏区持续放大“葡萄串”效应 夯实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

2022-03-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西夏区聚焦葡萄酒产业瓶颈问题,着力打造产业新模式、品牌新优势、增收新动能、生态新方向,推动葡萄酒产业链触角多向延伸,形成葡萄酒产业“葡萄串效应”,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标准种植,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梦。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专业化经营新模式,实施“智慧葡萄酒园—田间物联网系统”数字化试点项目,改造提升现有低产低效葡萄园,高标准打造“稳产、长寿、美观、智慧”优质葡萄种植基地。种植酿酒葡萄3.83万亩,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次,成为辖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
 
  品牌发力,本地酒“闪耀”国际大舞台。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成立西夏区葡萄酒行业协会,着力建设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引导宝实、美贺、贺麓和贺兰晴雪四家酒庄成功申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形成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夏区样板”。2021年辖区多款葡萄酒在布鲁塞尔、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40余项,产区品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从品质好向品牌响转变。
 
  融合发展,农家院“变身”致富聚宝盆。依托贺兰山东麓沿线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葡萄酒产业与乡村旅游,打造“酒旅”融合产业新模式,培育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六位一体”的民宿集群,形成葡萄园-酒庄-旅游景点-民宿的一站式精品旅游路线,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移民变股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收入“双增”发展成果。
 
  生态优先,旧矿坑“蜕变”美丽新绿洲。创新推进“砂坑生态修复(裸露土地)+旅游”模式,鼓励企业开荒造林、推进生态修复,引导宁夏志辉实业集团对贺兰山东麓18000多亩的砾石荒地进行开垦、植树造林,建成生态林7500亩,种植酿酒葡萄2000亩,在采矿塌陷区建成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形成集葡萄种植区、园林式酒庄、运动公园、五星级休闲度假山庄为一体的生态园区,万亩葡萄海岸、酒堡美酒飘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