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发展葵花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06 点击:次
内蒙古五原县作为葵花主产区之一,葵花产业已经成为五原县的支柱产业,葵花产业的发展对于五原县经济收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五原县葵花产业发展的“优劣机威”分析,找到发展葵花产业的有效途径,提升葵花产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五原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五原县葵花产业优势分析
1yi1
自然条件优越
首先,五原县的地理位置处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腹地,县域总面积2492.9平方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374万亩,其中,可耕地164.5万亩、待开发土地100万亩、熟耕地130.98万亩。每年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自流灌溉,农田渠系成网,占河套灌区总面积的1/4。虽然土壤偏碱性,但是葵花也具有耐碱性,也并不影响葵花的种植和生长。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待开发的盐碱地,发展葵花产业潜力巨大。
其次,五原县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干燥多风、降雨量少。全年日照时数可达3263小时,无霜期相对较短。每年平均降雨量17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雨热同季,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五原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环境污染较小,生态环境良好,这也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21
种子优良,播种面积扩大
2010年以前,全国95%的葵花种子是由美国公司培育出来的,2015年国内首家向日葵系统化技术研究机构——三瑞农科向日葵科学院在五原县成立,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瑞3号、三瑞7号、SH363、SH361等30多个品种,抢占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摆脱了美国对葵花种子的垄断。近几年,三瑞农科在科研水平、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方面均居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三瑞引进了种业巨头隆平高科,实现了产业间的优势互补。2019年三瑞农科正式获得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会的承办权。
三瑞农科与各大企业的联合,打破了美葵杂交种的市场垄断,握了大量向日葵的核心资源,获得了一批突破性的向日葵育种新材料,从而加快了优良向日葵新品种的培育,为产业持续发展储存了丰富的战略资源,也为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五原县共培育葵花育种研发经销企业13家,年育种能力260万斤,经销葵花种子440万斤,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31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近10年五原县葵花籽年播种面积及产量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和图2可以看出2010年-2019年五原县葵花籽种植面积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可开发的葵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从产量来看,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2010-2012年葵花籽产量有所下降,但2012年以后葵花产量逐年平稳上升状态。
二、五原县葵花产业劣势分析
1
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种植观念的束
五原县地处我国中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各方面信息与东部城市比较相对滞后,传统的种植意识依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农民接受新的种植观念,新技术的速度比较缓慢,对农业相关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弱,对政策的敏感度不强,这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效益不能有效增加的主要原因。
2
种植缺乏管理,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
在栽培管理上,传统的葵花栽培方式一直对农民种有着深远的影响。没有经过系统理论的学习农业管理的知识,他们一直把葵花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旱性与粗放的管理混为一谈,因此在选择土地、管理施工等方面比较粗放。大部分农户不会进行人工授粉,导致出籽率降低,产量也为此受到严重影响,自然也就没有把杂交葵花高产的优势发挥出来。
在种植的过程中,大多数为一家一户经营,并且地块分布较为零散。为了方便浇区分和灌溉,农户相互之间又将自家的地与他人的地划分开来,这就导致大型机械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就难以实现。
331
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研发不
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五原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多年来对科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投资不足,技术服务设备陈旧,技术研究手段落后,很难对生产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严重制约了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机械化水平低,主要依靠的是人工打籽,效率不高,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受潮之后导致出现霉变,品质降低,极大的影响了葵花的整体收益。
目前五原县葵花生产加工的产品还是比较单一,加工能力弱,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如果利用葵花进行深加工,就会极大的提升葵花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值。例如,可以利用葵花秸秆来发电、生产有机肥料。葵花秸秆的实际利用率非常低,这样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而也对葵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五原葵花产业前景预测
11
国家政策支持
2010年五原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并荣获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葵花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有全国最大的葵花籽综合交易市场。
2018年,葵花产业正式登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踏上首列中欧班列,对外运输五原葵花1150多吨。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推进葵花产业向品牌化转型。“五原向日葵”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入选国家百个农产品品牌名录,成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
市场需求量可观,发展前景广阔
在2018年葵花籽油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在讲话中指出“为提高我国食用油消费的自给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国产油料,其中发展葵花产业是最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
近年来,消费者对葵花的需求大大增加。一部分消费者更偏爱于将葵花籽烘炒过后作为干果来食用,成为家家必备的休闲食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对葵花籽油的认知度提高,更加需要葵花籽油。但是,国产葵花籽油数量较少,缺口较大,需要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葵花的开发价值非常大,发展前景广阔。
四、五原县葵花产业的预警分析
11
病虫灾害不能有效控制
五原县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种植葵花,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病虫害发生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由于虫害现象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葵花菌核病和锈斑的发生。菌核病属于土传病害,只有通过轮作倒茬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护,而葵花作为五原县主要播种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大,轮作倒茬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也就导致了菌核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葵花的质量和产量,也制约了葵花产业的发展。锈斑是指向日葵果皮上颜色不一致的稍凸起或凹下的块斑,一般呈灰褐色或红褐色,与铁锈颜色相似。锈斑会严重影响了葵花籽的商品性,从而制约葵花的销售。
21
“洋种子”威胁依旧存在
2015年以前,全国的葵花种子95%都是由美国培育出来的,2015年五原县成立了我国自主的向日葵研究院,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进口种子的局面,但国外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商品性普遍优于“国货”,加之我国育种单位的产品推广机制不畅,导致国外的杂交品种也依旧在我国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对国产种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导致了葵花种子良莠不齐的局面。
总之,葵花产业是五原县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年均种植100万亩,总产量达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位居全国葵花种植旗县之首。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葵花产业,充分利用五原县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把“天赋河套”区域品牌做大做强,通过对五原县葵花产业的优势、劣势分析、机会和预警分析,扬长避短,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整合现有葵花加工企业,形成拳头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竞争力,让五原葵花产业为我县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