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氢能产业成最受关注新赛道,这个国家级创新中心落户成都!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9-14 点击:

产业新机遇:


 市场化的“准生证”

从结构来看,该技术创新中心由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厚普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联合申报建设——政、产、学、研、用,一应俱全。按照规划,该中心将围绕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需求,通过上述单位的协同创新,重点开展氢储存、运输、加注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关键装备的产业化以及相关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方法标准化的研究,并进行技术试验、孵化、示范、推广,推动成果工程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

 

乍一看很复杂,但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划了个重点:核心工作是研发能力、产业化条件以及成果转化的建设。

 

比如氢能大巴要投入市场实现量产,需要符合标准——但这一新兴细分领域的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哪怕仅仅是储氢设备容量从35兆帕增加至70兆帕,也需要新设标准进行安全性检验检测,并设置一套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这一技术创新中心则会根据市场化需求,快速制定形成产业标准,给予产品实现市场化的“准生证”。

 

城市新风口:

成都在氢能产业将驶入快车道

据了解,该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建设周期预计两年。目前,该中心已经成立技术委员会,主要由上述五家核心成员及全国氢能储运技术专家构成,旨在帮助新技术、新产品最快速度形成标准化,实现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将以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所在的成都为总部,形成“一总部+多基地”的运营模式。这也意味着,成都在氢能产业将驶入快车道。

 

上述负责人透露,该技术创新中心能够落户成都也与当地产业结构的完整度有关。据相关数据显示,成都氢能已初步形成“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完整产业链条,其中包括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60余家,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在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电堆、高压储氢瓶、氢气压缩机、加氢系统等装备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车载储氢瓶研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全国领跑。

 

在“双碳”目标的风口,氢能发展既是产业机遇,更是城市责任。上述负责人表示,标准的制定,一定程度代表了产业话语权,“氢能产业的市场化需要标准的制定,我们将努力推动产业发展”。

 

 

信息多一点

全球主要经济体战略推动氢能布局

氢能因其无污染、可再生、可储存等优势,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被国际氢能理事会(Hydrogen Council)评价为“能源解决方案的瑞士军刀”。

 

氢能在改变能源结构领域潜力几何?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市场规模可达每年2500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度),市场价值达到1200亿欧元,或可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面对如此机遇,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围绕氢能“抢滩部署”——

中国强力推进技术开发及市场应用,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美国制定氢能计划及路线图,全产业链布局抢占战略资源。

欧洲各国瞄准全球氢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国际合作、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竞相跃入关键发展期。

日本推出绿色增长战略,致力于争夺技术优势和国际话语权。

 

氢能创新链“全景图”

剖解氢能产业,上游氢能源制备、中游储运加注、下游燃料电池及汽车产品研发生产,这是一条完整的氢能创新链,描绘出氢能产业发展与技术研发“全景图”。

 

产业链上游——

根据“原料”不同,氢能制备可分为通过天然气或煤炭提取的“灰氢”,将二氧化碳捕集、埋存、利用的“蓝氢”,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对水进行电解提取的“绿氢”。

 

产业链中游——

在氢能储运上,主要有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和固体储运三种方式,分别应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产业链下游——

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氢能主要通过燃料电池形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场景,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氢能产业成最受关注新赛道,这个国家级创新中心落户成都!

2021-09-1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产业新机遇:


 市场化的“准生证”

从结构来看,该技术创新中心由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厚普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联合申报建设——政、产、学、研、用,一应俱全。按照规划,该中心将围绕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需求,通过上述单位的协同创新,重点开展氢储存、运输、加注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关键装备的产业化以及相关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方法标准化的研究,并进行技术试验、孵化、示范、推广,推动成果工程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

 

乍一看很复杂,但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划了个重点:核心工作是研发能力、产业化条件以及成果转化的建设。

 

比如氢能大巴要投入市场实现量产,需要符合标准——但这一新兴细分领域的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哪怕仅仅是储氢设备容量从35兆帕增加至70兆帕,也需要新设标准进行安全性检验检测,并设置一套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这一技术创新中心则会根据市场化需求,快速制定形成产业标准,给予产品实现市场化的“准生证”。

 

城市新风口:

成都在氢能产业将驶入快车道

据了解,该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建设周期预计两年。目前,该中心已经成立技术委员会,主要由上述五家核心成员及全国氢能储运技术专家构成,旨在帮助新技术、新产品最快速度形成标准化,实现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将以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所在的成都为总部,形成“一总部+多基地”的运营模式。这也意味着,成都在氢能产业将驶入快车道。

 

上述负责人透露,该技术创新中心能够落户成都也与当地产业结构的完整度有关。据相关数据显示,成都氢能已初步形成“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完整产业链条,其中包括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60余家,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在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电堆、高压储氢瓶、氢气压缩机、加氢系统等装备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车载储氢瓶研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全国领跑。

 

在“双碳”目标的风口,氢能发展既是产业机遇,更是城市责任。上述负责人表示,标准的制定,一定程度代表了产业话语权,“氢能产业的市场化需要标准的制定,我们将努力推动产业发展”。

 

 

信息多一点

全球主要经济体战略推动氢能布局

氢能因其无污染、可再生、可储存等优势,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被国际氢能理事会(Hydrogen Council)评价为“能源解决方案的瑞士军刀”。

 

氢能在改变能源结构领域潜力几何?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市场规模可达每年2500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度),市场价值达到1200亿欧元,或可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面对如此机遇,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围绕氢能“抢滩部署”——

中国强力推进技术开发及市场应用,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美国制定氢能计划及路线图,全产业链布局抢占战略资源。

欧洲各国瞄准全球氢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国际合作、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竞相跃入关键发展期。

日本推出绿色增长战略,致力于争夺技术优势和国际话语权。

 

氢能创新链“全景图”

剖解氢能产业,上游氢能源制备、中游储运加注、下游燃料电池及汽车产品研发生产,这是一条完整的氢能创新链,描绘出氢能产业发展与技术研发“全景图”。

 

产业链上游——

根据“原料”不同,氢能制备可分为通过天然气或煤炭提取的“灰氢”,将二氧化碳捕集、埋存、利用的“蓝氢”,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对水进行电解提取的“绿氢”。

 

产业链中游——

在氢能储运上,主要有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和固体储运三种方式,分别应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产业链下游——

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氢能主要通过燃料电池形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场景,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