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1/3央企布局,万亿级氢能市场启航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8-18 点击:

8月16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北京氢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之前,北京市要培育10家-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整个京津冀区域则要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北京氢能方案》指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重要措施,而北京市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引领全国氢能发展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北京市的氢能技术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经过近二十年的研发和培育,已经初具规模。截止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未来,北京市计划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

分阶段看,2023年前,北京要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而到2025年前,北京市则要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此外,《北京氢能方案》还对北京的氢能产业布局、重点任务等做出了详细规划。例如,京北要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京南则要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未来还要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突破工程、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工程、氢能全场景示范应用工程和氢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4大工程。

除了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山东等省市近期也纷纷发布了与氢能产业有关的规划或方案,引发一波高潮。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将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突破多类型整车产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批量产业化,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推动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快加氢站建。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25日,上海市就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其中就提出: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这也是上海继首次提出2023年“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后,再次明确了发展燃料电池车产业的“十四五”目标。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1/3央企布局,万亿级氢能市场启航

2021-08-18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8月16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北京氢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之前,北京市要培育10家-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整个京津冀区域则要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北京氢能方案》指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重要措施,而北京市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引领全国氢能发展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北京市的氢能技术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经过近二十年的研发和培育,已经初具规模。截止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未来,北京市计划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

分阶段看,2023年前,北京要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而到2025年前,北京市则要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此外,《北京氢能方案》还对北京的氢能产业布局、重点任务等做出了详细规划。例如,京北要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京南则要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未来还要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突破工程、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工程、氢能全场景示范应用工程和氢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4大工程。

除了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山东等省市近期也纷纷发布了与氢能产业有关的规划或方案,引发一波高潮。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将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突破多类型整车产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批量产业化,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推动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快加氢站建。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25日,上海市就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其中就提出: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这也是上海继首次提出2023年“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后,再次明确了发展燃料电池车产业的“十四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