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天津拟打造氢能产业高地:明年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6-25 点击:

按照“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的目标,天津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氢气制备和储运、氢燃料电池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和配套服务等企业,产业生态圈初具规模。

在24日举办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上,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系列成果首次亮相,向公众展示了国内首套固体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叉车、环卫车、渣土车的运营场景和配套加氢装置等。

天津临港海洋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氢能事业部副部长刘伟今天(25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车载动力技术、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两大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示范区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一批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聚集

2019年,天津市提出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区项目,总投资10.09亿元,建设氢能产业技术孵化平台、氢能产业生产装备平台、氢能物流园等,构建临港氢能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全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已聚集了包括新氢动力、氢璞创能、华清能源、盈峰环境、杭叉集团、苏州擎动、中集安瑞科、东莞氢宇等一批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

刘伟介绍,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天津将打造“港区+市区”联动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计划未来四年共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900辆,以及燃料电池叉车1000辆。

港区应用场景将根据以天津港“前港口、后工厂”的特色,优先开展燃料电池重卡、物流车、环卫车、叉车应用场景示范;市区应用场景将以公共交通及城市环卫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环卫车应用场景示范,逐步推广燃料电池乘用车,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由试点示范向规模化推广应用发展。

根据《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要初步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天津港保税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建设氢能示范产业园,加快氢能终端利用,提倡热电联产的分布式多点应用。

去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关于扶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等政策也陆续出台,明确到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0亿元。

根据上述政策,在天津港保税区注册应用车辆加注氢气,按照10元/公斤标准分别给予补贴;给予氢燃料电池叉车7000元/千瓦的购置补贴以及60%的租赁补贴;给予国家或市级扶持资金30%的配套奖励;加大金融扶持氢能产业发展力度,专项基金可优先出资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理想解决方案

天津氢气资源供给充沛,在工业副产氢资源方面拥有中石化、渤海化工、法液空等重点企业,可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价廉的氢气源。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渤海化工集团正在牵头建设天津市首个加氢母站(氢气提纯装置及氢气充装装置)项目,总投资约5311万元;天津港保税区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联合在保税区投资建设4座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天津市政府也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十四五”期间,投资700亿元共同推进包括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培育和应用项目在内的建设。

“仅国内叉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在1000亿元以上。”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涛说。有数据显示,目前仅天津滨海新区(含保税区)的叉车数量就已经达到1万辆以上。

 

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已开始尝试使用氢能重卡。刘伟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通柴油重卡每辆价格有30多万元,氢能重卡价格在150万元左右,但购置氢能重卡,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加起来有108万元,实际购车费用与柴油重卡相当。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天津拟打造氢能产业高地:明年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21-06-25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按照“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的目标,天津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氢气制备和储运、氢燃料电池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和配套服务等企业,产业生态圈初具规模。

在24日举办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上,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系列成果首次亮相,向公众展示了国内首套固体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叉车、环卫车、渣土车的运营场景和配套加氢装置等。

天津临港海洋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氢能事业部副部长刘伟今天(25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车载动力技术、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两大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示范区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一批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聚集

2019年,天津市提出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区项目,总投资10.09亿元,建设氢能产业技术孵化平台、氢能产业生产装备平台、氢能物流园等,构建临港氢能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全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已聚集了包括新氢动力、氢璞创能、华清能源、盈峰环境、杭叉集团、苏州擎动、中集安瑞科、东莞氢宇等一批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

刘伟介绍,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天津将打造“港区+市区”联动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计划未来四年共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900辆,以及燃料电池叉车1000辆。

港区应用场景将根据以天津港“前港口、后工厂”的特色,优先开展燃料电池重卡、物流车、环卫车、叉车应用场景示范;市区应用场景将以公共交通及城市环卫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环卫车应用场景示范,逐步推广燃料电池乘用车,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由试点示范向规模化推广应用发展。

根据《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要初步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天津港保税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建设氢能示范产业园,加快氢能终端利用,提倡热电联产的分布式多点应用。

去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关于扶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实施方案》等政策也陆续出台,明确到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0亿元。

根据上述政策,在天津港保税区注册应用车辆加注氢气,按照10元/公斤标准分别给予补贴;给予氢燃料电池叉车7000元/千瓦的购置补贴以及60%的租赁补贴;给予国家或市级扶持资金30%的配套奖励;加大金融扶持氢能产业发展力度,专项基金可优先出资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理想解决方案

天津氢气资源供给充沛,在工业副产氢资源方面拥有中石化、渤海化工、法液空等重点企业,可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价廉的氢气源。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渤海化工集团正在牵头建设天津市首个加氢母站(氢气提纯装置及氢气充装装置)项目,总投资约5311万元;天津港保税区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联合在保税区投资建设4座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天津市政府也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十四五”期间,投资700亿元共同推进包括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培育和应用项目在内的建设。

“仅国内叉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在1000亿元以上。”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涛说。有数据显示,目前仅天津滨海新区(含保税区)的叉车数量就已经达到1万辆以上。

 

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已开始尝试使用氢能重卡。刘伟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通柴油重卡每辆价格有30多万元,氢能重卡价格在150万元左右,但购置氢能重卡,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加起来有108万元,实际购车费用与柴油重卡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