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

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 助力产业升级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2-26 点击:

  继“互联网+”之后,人工智能又在全球掀起了新热潮。人工智能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是要将人类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我国已经将“人工智能”写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
  
  据统计,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806家,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美国在人工智能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但欧洲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在迎头赶上。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及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占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84.95%。
  
  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曾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远超人们的预估,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5到10年内将成为与网络一样的必需品,“使用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方便”。
  
  “人工智能开始在安防、汽车、投顾、医疗等领域实现更高效的匹配,这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和方向,并且在2017年将会继续。”易观分析师顾问群组总经理董旭12月21日在易观2016年度盘点发布会上表示。
  
  董旭指出,在今年的市场中,出现了利用新的技术去盘活旧的市场,比如人工智能就对原来产业的商业价值有了一个更快速的提升,以此更高效地获取最核心的用户。当然,“人工智能并不是独立市场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工具去帮助旧的市场,促进传统行业进一步提升效率和能效,这是今年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新技术开始盘活旧的市场。此前,很多传统企业和传统行业是被动接受盘活,被动适应市场的变化。但现在是很多传统企业和传统业务主动拥抱新的技术,用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如今,人工智能正与各行各业相结合,走入大众生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当然,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不同细节里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向社会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渗透。当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个人虚拟助手、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化驱动个性化医疗和教育逐渐从虚构变成现实。
  
  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从投资者态度中亦可见一斑。据智库机构“乌镇智库”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仅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就多达146笔,融资规模逾26亿美元。其中,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将人工智能提至公司战略层面。
  
  易观产品中心总经理朱江告诉记者,“易观现在也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其实,在很多场景下或者很多产业中都会用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是颠覆整个世界的一个新技术,就像互联网颠覆了原来的‘旧世界’一样。”
  
  对于人工智能,朱江从三部分进行理解:一是感知部分。能够通过感知,进行识别。易观有相应的数据采集渠道,目前可以识别哪些用户行为不是真正的用户行为,是真正虚拟机的一些行为;二是需要思考,需要决策。比如,对易观千帆来说,通过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并进行计算,判别出指标。三是行动。比如把感知的算法和思考的算法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机器人,应用在汽车上就能实现智能驾驶。通过这一行动,把数据监测、计算反馈给客户,并通过更精准的数据指标在业务流程中去解读。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机器智能。比如,某一个机器具备97%的语音识别正确率,那么世界上所有机器原则上都可以具备这样的正确率。不管是哪个公司再继续研发下一代语音识别技术,他一定站在97%的指标之上,无成本复制和持续向前的进化能力是人工智能相对人力智能来说非常大的优势。
  
  朱江说,“在易观千帆成熟之后,基本上就不需要人的参与了,而且人工智能在以后的应用将特别广泛,任何一个人工智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语音识别、图像和视频识别可以应用到安防等领域,还有一些细分的应用方向,像阿尔法狗在下围棋的小应用场景上,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打败人。”
  
  尽管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相应行业规范和技术约束方案却一直“难产”,从而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巨大威力的担忧。目前,亚马逊、Facebook、IBM、微软等多家全球科技界龙头企业正尝试制定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道德标准,并规划成立人工智能行业组织。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董旭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更强大的计算、更广泛的市场渗透和更具前景的市场潜力是人工智能市场的特点。尽管人工智能市场不会像2C市场快速发展起来,但在2到3年内,在逐渐优化数据源、优化算法、优化应用场景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的效率提升会变得更加明显,像智能驾驶、智能安防、智能投顾、智能医疗等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几何级数的提效。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交通、医疗、工作等诸多领域。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它不会完全控制人们的生活,但是许多人会产生严重的依赖。



主页 > 新闻中心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

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 助力产业升级

2016-12-26 来源:未知 点击:

  继“互联网+”之后,人工智能又在全球掀起了新热潮。人工智能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是要将人类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我国已经将“人工智能”写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
  
  据统计,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806家,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美国在人工智能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但欧洲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在迎头赶上。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及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占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84.95%。
  
  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曾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远超人们的预估,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5到10年内将成为与网络一样的必需品,“使用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方便”。
  
  “人工智能开始在安防、汽车、投顾、医疗等领域实现更高效的匹配,这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和方向,并且在2017年将会继续。”易观分析师顾问群组总经理董旭12月21日在易观2016年度盘点发布会上表示。
  
  董旭指出,在今年的市场中,出现了利用新的技术去盘活旧的市场,比如人工智能就对原来产业的商业价值有了一个更快速的提升,以此更高效地获取最核心的用户。当然,“人工智能并不是独立市场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工具去帮助旧的市场,促进传统行业进一步提升效率和能效,这是今年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新技术开始盘活旧的市场。此前,很多传统企业和传统行业是被动接受盘活,被动适应市场的变化。但现在是很多传统企业和传统业务主动拥抱新的技术,用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如今,人工智能正与各行各业相结合,走入大众生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当然,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不同细节里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向社会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渗透。当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个人虚拟助手、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化驱动个性化医疗和教育逐渐从虚构变成现实。
  
  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从投资者态度中亦可见一斑。据智库机构“乌镇智库”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仅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就多达146笔,融资规模逾26亿美元。其中,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将人工智能提至公司战略层面。
  
  易观产品中心总经理朱江告诉记者,“易观现在也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其实,在很多场景下或者很多产业中都会用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是颠覆整个世界的一个新技术,就像互联网颠覆了原来的‘旧世界’一样。”
  
  对于人工智能,朱江从三部分进行理解:一是感知部分。能够通过感知,进行识别。易观有相应的数据采集渠道,目前可以识别哪些用户行为不是真正的用户行为,是真正虚拟机的一些行为;二是需要思考,需要决策。比如,对易观千帆来说,通过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并进行计算,判别出指标。三是行动。比如把感知的算法和思考的算法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机器人,应用在汽车上就能实现智能驾驶。通过这一行动,把数据监测、计算反馈给客户,并通过更精准的数据指标在业务流程中去解读。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机器智能。比如,某一个机器具备97%的语音识别正确率,那么世界上所有机器原则上都可以具备这样的正确率。不管是哪个公司再继续研发下一代语音识别技术,他一定站在97%的指标之上,无成本复制和持续向前的进化能力是人工智能相对人力智能来说非常大的优势。
  
  朱江说,“在易观千帆成熟之后,基本上就不需要人的参与了,而且人工智能在以后的应用将特别广泛,任何一个人工智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语音识别、图像和视频识别可以应用到安防等领域,还有一些细分的应用方向,像阿尔法狗在下围棋的小应用场景上,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打败人。”
  
  尽管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相应行业规范和技术约束方案却一直“难产”,从而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巨大威力的担忧。目前,亚马逊、Facebook、IBM、微软等多家全球科技界龙头企业正尝试制定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道德标准,并规划成立人工智能行业组织。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董旭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更强大的计算、更广泛的市场渗透和更具前景的市场潜力是人工智能市场的特点。尽管人工智能市场不会像2C市场快速发展起来,但在2到3年内,在逐渐优化数据源、优化算法、优化应用场景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的效率提升会变得更加明显,像智能驾驶、智能安防、智能投顾、智能医疗等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几何级数的提效。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交通、医疗、工作等诸多领域。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它不会完全控制人们的生活,但是许多人会产生严重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