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9-28 点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自 2009年以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做出的战略部署。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务院决定发布之前已经在战略性产业布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并取得进展,主要包括 : 部署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发展重点,更加重视通过培育市场、引导需求发展产业、 创新投入方式、颁布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等。到目前为此,湖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阻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进一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一、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湖南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近年来,七大新兴产业先后在湖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先进装备制造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近年来,湖南省先进装备的制造发展较快。在七大新兴产业中,先进制造业不仅在规模水平,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排在前列。湖南先进制造业有着坚实的基础,在重点领域中拥有一批像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这样的优秀先进企业。目前,湖南装备制造领域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6 个,另有 5 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 家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和一批“国”字号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湘企主导制订的一批行业标准,不少成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工程机械的油缸、自主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实现自主生产。涌现出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车株机、时代新材等驰骋海内外的企业,时代电气、特变电工、泰富重工等也脱颖而出,让全球 5 大洲都有了湖南装备制造的身影。中联重科形成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四业并举”格局,三一集团正打造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PC 装备和住宅工业化等新业务。全省另有 18 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5 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重大专项,这些项目将引领着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未来。
  
  2.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主要指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新材料在湖南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湖南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资源优势明显 ;具备较强的技术及产业基础,拥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和产业人才,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在湖南,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这三大材料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像湖南瑞翔这样的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 已有600多家。 目前,湖南新材料产业总量规模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金属新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6 个产业领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3.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创意概念,针对于文化、知识形成完整的产业。其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一种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旗帜下,全省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在积极实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一直都保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施,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也保质保量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已经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省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 4 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2325 家,中小微文化企业占比 90% 以上,可谓创意无限,商机无限。文化创意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 演艺、 娱乐等四大优势板块。
  
  4.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 目前,湖南省已经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综合性产业基地等。据省统计局数据快报,目前全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我省工业领域第 10 个千亿产业。2015年,湖南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09.7 亿元,同比增长 14.8%,比全国医药工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平均水平高7 个百分点,增幅居省内 11 个重点发展产业第 1 位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997.5 亿元,居全国第11 位,在全国医药工业的占比为 3.3%。此外,湖南许多优秀生物医药企业早已迅速发展,形成了自己企业的特色。例如,尔康制药成功研发世界首创高端药用辅料品种淀粉胶囊+新型药用辅料柠檬酸酯系列产品,成为全国药用辅料龙头企业 ; 湖南科伦自主研发的粉液双室产品袋填补了国内空白 ; 圣湘生物已获得国家SFDA 注册证书及欧盟 CE 证书 26个,成为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领先企业之一等。
  
  5.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目前,湖南新能源产业主攻重点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几种形式的新能源。
  
  近几年,根据湖南省煤电资源缺少、油气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在积极协调,不断推进新能源先进装备的制造来带动新能源的开发。虽然新能源产业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也很不大,但核能发电及辅助装备制造等领域, 湖南资源优势明显。
  
  6.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主要是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 IT 产业,我们通常又称为第四产业。湖南规模工业战略性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整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两大领域。规模工业信息产业是七大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承接产业转移,一批重大项目得以相继扩能达产,拥有长沙蓝思科技触摸屏(TP) 、衡阳胜添计算机等优势项目。据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 825.55 亿元,占限额以上信息产业的 76.4%,比上年提高1.0 个百分点 ,比重继续扩大,发展优势明显。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 220.21 亿元,占限额以上信息产业的 20.4% ;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24.20 亿元,占限额以上信息产业的 2.2%。
  
  7.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其六大领域包括 : 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随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湖南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列产业规划、治理政策。湖南节能环保产业在近几年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其它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协调发展。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初步形成了岳阳汨罗、郴州永兴等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在节能产业领域,拥有远大集团的冷水机组制造、华菱涟钢和湘潭钢铁的新型燃料等骨干企业及项目。
  
  综合来看,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更为突出,发展增速更快,已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也紧跟引导产业的带动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发展较慢,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环保产业也将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二、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确立以来,已经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相关产业也具有自己一定的发展规模和优势。但与其它优秀的省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七大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算高。此外,七大产业在发展期间仍然存在很多矛盾与不足,主要在如下方面 :
  
  1.产业规模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
  
  自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趋势不错,但其所占经济比重不大,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尚不能成为主导支柱产业。此外,由于创新技术革新较慢以及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健全,湖南大多数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缓慢、规模较小,缺少能够带动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龙头企业。在中国企业五百强中,湖南也仅仅只有几家入选。 与其它发达省份相比,湖南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落后水平。在七大新兴产业中,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发展较快,其它产业无论是在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以及竞争力都尚且处于起步水平。与此同时,国家政府所出台的经济支持管理政策主要投放于沿海省份,而湖南省地处内陆,更多产业都主要依靠自主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综合竞争力还不算强。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部分高新技术都是引进和消化于国外,且模仿设计居多。新兴产业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力支持,技术革新也是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湖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薄弱,因而各大新兴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近年来,虽然在科学技术的成果研发上取得一些成果,但在科学成果的转化上也存在着不少短板,还未能真正地利用科研成果来推进产业进步。高新技术中,涉及到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方面领域的也不多,现有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支撑产业发展的条件。此外,由于战略性产业回报周期长,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不足,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所需的技术实力的支持。
  
  3.人才流失严重,高新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高新技术人才及其团队协作是推动产业蓬勃向上的客观条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施正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其发展同样得依靠人才进行推动。
  
  但由于湖南省地处于内陆,相对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等原因,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是倾向于 “在湘成才,离湘展才” 。因此,湖南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顶尖人才一直处于匮乏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学术的进步,且导致了湖南产业的发展缓慢。产业发展需要技术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依靠人才团队的推进。现今社会对于人才都是如饥似渴,校企唯能培育出高层次人才以及能吸引到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才能取得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制高点。
  
  4.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快
  
  现如今,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同样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寻求发展。在七大新兴产业中,湖南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最慢,而且湖南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加上各个产业很难协调发展,导致湖南产业进行着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产业的发展布局没有合理协调,与此同时,如果不解决高耗能下的环境质量与产业发展的矛盾, 不仅会导致产业发展畸形,社会资源枯竭加快,而且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甚至会传播疾病而造成民生问题。
  
  三、对湖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企业和政府必须加强合作,采取一系列积极地措施, 作出相应的改进。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
  
  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
  
  针对产业规模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政府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传统新兴产业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新兴产业走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道路。不断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市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力金融支持。此外, 提升综合竞争力,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优先发展竞争力较强的传统优势企业,让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 成为主导产业。
  
  进一步由一点到多点,再由多点到面,由优势产业带动发展较慢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不断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产业规模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
  
  自主创新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科学技术上有所突破,解决技术的“瓶颈”问题。技术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技术的进步标志着产业的进步。在湘产业中, 先进制造业、 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等技术革命要求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否则无法迅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此外,还需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科研院所的作用,尽力打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团队,发展企业主导和学术科研相结合的创新环境,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平台的支撑。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提供公共研发资金、风险资本的支持。加大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健全金融支撑体系,拓宽技术创新产品的金融筹资渠道,为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提供有力的投融资支持,着力推进全方面、多层次的自主创新。
  
  3.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技术人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首要因素。培育高技术产业人才,不仅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而且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在高校培养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脱离了实践。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湘不少优秀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仅凭在校所学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可鼓励高校引进企业的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让其在学生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 且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使高校学生更加熟悉本地市场经济动态、市场的真正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了解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政府可协调有关企业提供更多机会让高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考察, 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参与协助技术产品的研发,着眼于现在高校培育人才缺乏实践的局限性,优化人才的培育体系,为本地区企业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此外,校企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为留湘人才提供有力安家保障,避免人才外流。
  
  4.合理治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湖南七大新兴产业自发展以来,没能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合理协调,以至于环境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性产业才能具有持久的生机活力。加强新兴产业与低碳发展相结合,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需要从低碳角度出发,以便减少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强企业与政府的相互协作,促进低碳环保管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实现低碳发展。
  
  同时,湖南地处内陆,资源相对紧缺,必须在施行低碳发展的同时进行技术革新,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低碳环境,改变高污染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



主页 > 新闻中心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2016-09-28 来源:未知 点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自 2009年以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做出的战略部署。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务院决定发布之前已经在战略性产业布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并取得进展,主要包括 : 部署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发展重点,更加重视通过培育市场、引导需求发展产业、 创新投入方式、颁布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等。到目前为此,湖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阻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进一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一、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湖南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近年来,七大新兴产业先后在湖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先进装备制造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近年来,湖南省先进装备的制造发展较快。在七大新兴产业中,先进制造业不仅在规模水平,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排在前列。湖南先进制造业有着坚实的基础,在重点领域中拥有一批像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这样的优秀先进企业。目前,湖南装备制造领域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6 个,另有 5 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 家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和一批“国”字号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湘企主导制订的一批行业标准,不少成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工程机械的油缸、自主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实现自主生产。涌现出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车株机、时代新材等驰骋海内外的企业,时代电气、特变电工、泰富重工等也脱颖而出,让全球 5 大洲都有了湖南装备制造的身影。中联重科形成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四业并举”格局,三一集团正打造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PC 装备和住宅工业化等新业务。全省另有 18 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5 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重大专项,这些项目将引领着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未来。
  
  2.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主要指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新材料在湖南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湖南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资源优势明显 ;具备较强的技术及产业基础,拥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和产业人才,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在湖南,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这三大材料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像湖南瑞翔这样的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 已有600多家。 目前,湖南新材料产业总量规模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金属新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6 个产业领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3.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创意概念,针对于文化、知识形成完整的产业。其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一种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旗帜下,全省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在积极实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一直都保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施,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也保质保量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已经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省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 4 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2325 家,中小微文化企业占比 90% 以上,可谓创意无限,商机无限。文化创意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 演艺、 娱乐等四大优势板块。
  
  4.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 目前,湖南省已经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综合性产业基地等。据省统计局数据快报,目前全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我省工业领域第 10 个千亿产业。2015年,湖南医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09.7 亿元,同比增长 14.8%,比全国医药工业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平均水平高7 个百分点,增幅居省内 11 个重点发展产业第 1 位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997.5 亿元,居全国第11 位,在全国医药工业的占比为 3.3%。此外,湖南许多优秀生物医药企业早已迅速发展,形成了自己企业的特色。例如,尔康制药成功研发世界首创高端药用辅料品种淀粉胶囊+新型药用辅料柠檬酸酯系列产品,成为全国药用辅料龙头企业 ; 湖南科伦自主研发的粉液双室产品袋填补了国内空白 ; 圣湘生物已获得国家SFDA 注册证书及欧盟 CE 证书 26个,成为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领先企业之一等。
  
  5.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目前,湖南新能源产业主攻重点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几种形式的新能源。
  
  近几年,根据湖南省煤电资源缺少、油气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在积极协调,不断推进新能源先进装备的制造来带动新能源的开发。虽然新能源产业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也很不大,但核能发电及辅助装备制造等领域, 湖南资源优势明显。
  
  6.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主要是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 IT 产业,我们通常又称为第四产业。湖南规模工业战略性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整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两大领域。规模工业信息产业是七大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承接产业转移,一批重大项目得以相继扩能达产,拥有长沙蓝思科技触摸屏(TP) 、衡阳胜添计算机等优势项目。据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 825.55 亿元,占限额以上信息产业的 76.4%,比上年提高1.0 个百分点 ,比重继续扩大,发展优势明显。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 220.21 亿元,占限额以上信息产业的 20.4% ;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24.20 亿元,占限额以上信息产业的 2.2%。
  
  7.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其六大领域包括 : 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随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湖南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列产业规划、治理政策。湖南节能环保产业在近几年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其它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协调发展。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初步形成了岳阳汨罗、郴州永兴等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在节能产业领域,拥有远大集团的冷水机组制造、华菱涟钢和湘潭钢铁的新型燃料等骨干企业及项目。
  
  综合来看,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更为突出,发展增速更快,已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也紧跟引导产业的带动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发展较慢,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环保产业也将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二、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确立以来,已经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相关产业也具有自己一定的发展规模和优势。但与其它优秀的省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七大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算高。此外,七大产业在发展期间仍然存在很多矛盾与不足,主要在如下方面 :
  
  1.产业规模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
  
  自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趋势不错,但其所占经济比重不大,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尚不能成为主导支柱产业。此外,由于创新技术革新较慢以及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健全,湖南大多数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缓慢、规模较小,缺少能够带动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龙头企业。在中国企业五百强中,湖南也仅仅只有几家入选。 与其它发达省份相比,湖南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落后水平。在七大新兴产业中,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发展较快,其它产业无论是在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以及竞争力都尚且处于起步水平。与此同时,国家政府所出台的经济支持管理政策主要投放于沿海省份,而湖南省地处内陆,更多产业都主要依靠自主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综合竞争力还不算强。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部分高新技术都是引进和消化于国外,且模仿设计居多。新兴产业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力支持,技术革新也是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湖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薄弱,因而各大新兴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近年来,虽然在科学技术的成果研发上取得一些成果,但在科学成果的转化上也存在着不少短板,还未能真正地利用科研成果来推进产业进步。高新技术中,涉及到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方面领域的也不多,现有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支撑产业发展的条件。此外,由于战略性产业回报周期长,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不足,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所需的技术实力的支持。
  
  3.人才流失严重,高新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高新技术人才及其团队协作是推动产业蓬勃向上的客观条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施正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其发展同样得依靠人才进行推动。
  
  但由于湖南省地处于内陆,相对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等原因,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是倾向于 “在湘成才,离湘展才” 。因此,湖南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顶尖人才一直处于匮乏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学术的进步,且导致了湖南产业的发展缓慢。产业发展需要技术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依靠人才团队的推进。现今社会对于人才都是如饥似渴,校企唯能培育出高层次人才以及能吸引到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才能取得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制高点。
  
  4.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快
  
  现如今,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同样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寻求发展。在七大新兴产业中,湖南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最慢,而且湖南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加上各个产业很难协调发展,导致湖南产业进行着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产业的发展布局没有合理协调,与此同时,如果不解决高耗能下的环境质量与产业发展的矛盾, 不仅会导致产业发展畸形,社会资源枯竭加快,而且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甚至会传播疾病而造成民生问题。
  
  三、对湖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企业和政府必须加强合作,采取一系列积极地措施, 作出相应的改进。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
  
  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
  
  针对产业规模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政府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传统新兴产业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新兴产业走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道路。不断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市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力金融支持。此外, 提升综合竞争力,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优先发展竞争力较强的传统优势企业,让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 成为主导产业。
  
  进一步由一点到多点,再由多点到面,由优势产业带动发展较慢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不断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产业规模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
  
  自主创新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科学技术上有所突破,解决技术的“瓶颈”问题。技术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技术的进步标志着产业的进步。在湘产业中, 先进制造业、 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等技术革命要求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否则无法迅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此外,还需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科研院所的作用,尽力打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团队,发展企业主导和学术科研相结合的创新环境,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平台的支撑。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提供公共研发资金、风险资本的支持。加大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健全金融支撑体系,拓宽技术创新产品的金融筹资渠道,为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提供有力的投融资支持,着力推进全方面、多层次的自主创新。
  
  3.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技术人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首要因素。培育高技术产业人才,不仅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而且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在高校培养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脱离了实践。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湘不少优秀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仅凭在校所学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可鼓励高校引进企业的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让其在学生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 且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使高校学生更加熟悉本地市场经济动态、市场的真正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了解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政府可协调有关企业提供更多机会让高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考察, 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参与协助技术产品的研发,着眼于现在高校培育人才缺乏实践的局限性,优化人才的培育体系,为本地区企业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此外,校企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为留湘人才提供有力安家保障,避免人才外流。
  
  4.合理治理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湖南七大新兴产业自发展以来,没能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合理协调,以至于环境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性产业才能具有持久的生机活力。加强新兴产业与低碳发展相结合,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需要从低碳角度出发,以便减少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强企业与政府的相互协作,促进低碳环保管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实现低碳发展。
  
  同时,湖南地处内陆,资源相对紧缺,必须在施行低碳发展的同时进行技术革新,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低碳环境,改变高污染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