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军民融合 > 基地 > 贵州 >

贵州省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2-23 点击:

  一、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示范基地于2010年12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
  
  基地所处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贵州省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建立贵阳市第六个市辖行政区—贵阳市小河区,与军民结合·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14年,全区实现销售收入662.3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工业总产值559.7亿元,同比增长11.9%;工业增加值247.92亿元,同比增长12.5%。
  
  二、基地主导产业情况
  

  基地主导产业呈现如下特点: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区内军工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实现军民一体化的发展,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贵航股份、航天控制、航空电机、枫阳液压、红林机械、风华精密等一大批军民融合发展企业开发出汽车零部件、石油采场物联网设备、汽车安全气囊、LED防爆矿灯、电动轮椅等高科技民用产品。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产业,辖区内贵航股份等20多家企业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提供配套产品,形成近4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
  
  (二)军民技术形成双向转移
  
  区内军工企业积极发展民品产业,利用优势技术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用产品,推动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同时,为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减少生产成本,军工企业将产品的部分工艺外协到民营企业生产或加工。贵阳天盛实业为永红航空机械等企业外协航空散热器、喷涂工序;海跃科技长期为红林机械、航天电器、华锋电器等企业开展零部件配套。
  
  (三)军工产品质量优越
  
  区内军工企业普遍达到国家军标质量认证标准,军工产品质量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为企业赢得了国内外大量订单。贵阳安大宇航的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环锻件和闪光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电子元器件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替代进口;红林机械的航空配件产品2011年被列为中国出口品牌。
  
  (四)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经开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共25家。军工企业普遍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经开区的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设立在军工企业;15家省级技术中心,有13家为军工企业,占全区总量的86.67%;经开区的5个院士工作站,其中3个依托军工企业建立。
  
  (五)协作配套能力不断增强
  
  经开区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较高,很多国防军工企业都已实现就近协作配套。中航工业所属企业的内部配套率已达70%以上;詹阳重工轮式挖掘机本地配套率在40%以上;永红航空机械2013年产值5亿元,本地配套金额就达到近2亿元。
  
  (六)军民结合服务平台日趋完善

  
  开发区充分发挥军工企业在产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搭建了一批面向区域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已初步形成“公共试验检测”、“产品研发外包”、“区域协作配套”等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大大缓解了军工企业因军品生产任务波动和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同时使军工企业的优势技术不断融入民品领域,加速成果转化。贵阳海信等企业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的软件测评技术,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产品批量化生产进度。
  
  三、支持基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围绕国家对贵州省的扶持政策,抓住机遇,创新工作,拓展思路,积极主动融入发展主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发展需求,加快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大产业政策导向,促进基地企业科技创新
  
  在大力实施原有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工作,出台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关于鼓励小孟工业园标准厂房(二期)建设开发的实施意见》、《小河区2011年科技招商工作方案》等17个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优势,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新型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的聚集;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对将军工技术成功向民用领域拓展,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给予奖励扶持等。
  
  (二)加强产业链招商,提升基地产业竞争力
  
  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产业基地投资发展,积极研究新型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重点引进产业带动性大的项目和企业,以形成产业链为主,通过产业配套、研发配套,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拓展科技金融平台,促进基地企业快速发展
  
  以集群化的产业优势,吸引各大商业银行以及许多国内优秀投资机构入驻区域内,以产业优势带动金融投资,以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成立专业化资产评估机构、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专业代理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金融综合服务业务。采取灵活多变的组合融资模式,如银行委贷、联合投资、金融仓储融资、外部担保模式等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四、基地未来建设规划

  
  (一)产业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示范基地将以发展“特种车辆和工程机械”为龙头,带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及“石油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打造三条产业链:一是以奇瑞客车、詹阳重工为龙头,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二是以贵阳烟厂为龙头,同济堂为代表,劲嘉彩印、讯发烟胶等为配套的烟草医药产业链;三是以海信为龙头,“三网融合”项目、LED模组项目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5至7家,百亿元以上的企业2至3家,工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400亿元以上。
  
  (三)主要措施
  
  加快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一是在已融资8个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融资途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小孟工业园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三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进中意合作小孟生态工业园区示范项目建设,率先在全省走出一条聚集集约、绿色低碳、高效低耗的园区经济发展之路。
  
  依靠项目带动,促进产业提速增效。一是以项目投资的突破实现增量扩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投资超过400亿元,确保工业总产值年增速不低于25%。二是加快推进詹阳重工易地技改、贵阳航空电机搬迁扩能等项目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城市中心区域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三是加快引进项目的建设投产,重点做好中煤盘江采煤机、凯沃重工特种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奇瑞客车、普天中海油电动车等项目启动。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引进科技研发人才和自建研发机构,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二是不断做实贵州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要素向我区流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以国家级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载体,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市场转移转化。在“十二五”末使高新技术的产业贡献率超过50%,推动“小河制造”走向“小河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