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京津冀新闻 > 京津冀河北新闻 >

河北:“十三五”期间实施14个转型升级重大专项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1-21 点击:

  11月15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的动能转换明显加快,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重要基地和华北现代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与京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在发展导向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实施关键上,将实施14个工业转型升级重大专项。
  
  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项。加强京津冀产业对接,开展数据中心整合利用试验,推动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向张北等地集中。到2020年,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国家大数据创新改革综合试验区。
  
  产业转移承接示范专项。对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升级规划》和北京、天津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17家产业聚集和转移承接示范园区。到2020年,河北省重点产业领域布局更加合理,与京津区域配套和产业融合水平大幅提升。
  
  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专项。选择钢铁、汽车、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组建一批跨区域优势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向优势工业企业集中。到2020年,培育示范企业,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城市试点示范专项。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试点和国家级《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创建。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一批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市)。
  
  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专项。支持企业发挥省级以上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资源作用,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形成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创新中心。
  
  工业强基专项。围绕河北省确定的制造业七大重点领域高端发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推进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突破为主攻方向,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到2020年,100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等实现替代进口,50项重点示范产品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智能制造专项。推进 “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创新应用模式,有序推进、分步开展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生产过程与供应链智能化。到2020年,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到1500家,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60台。
  
  “互联网+”协同制造专项。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服务模式及试点示范。到2020年,培育省级试点示范项目100个。
  
  绿色转型发展专项。到2020年,创建10家绿色工业园区和100家绿色工厂,建设100个能源管控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
  
  服务型制造专项。实施工业云服务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增值等工程。到2020年,网络化协同制造在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压减过剩产能专项。2017年底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水泥产能60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600万重量箱任务。
  
  新一轮重大技改升级专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围绕“培育一个知名品牌、开发一项专利技术、形成一个特色产品”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到2020年,优势传统产业80%的核心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质量品牌提升专项。打造一批“第一”“唯一”产品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到2020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名牌产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规上工业40%以上。
  
  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专项。鼓励建立一批海外生产加工基地、配套物流园区、境外资源开发基地,带动相关产品、技术、装备等输出。到2020年,河北省将成为全国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新样板,培育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