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县域经济 > 县域产业园 >

太仓现代农业闪现五大亮点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0-14 点击:

 太仓现代农业闪现五大亮点
 
  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是该市面向21世纪,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而设立的一个集生态、绿色、高效、富民于一体的农业园区,也是我市确定的永久性农业发展区。园区位于交通便捷的市域中东部,规划总面积3.5万亩,分为涉农加工贸易区、特色农业创新示范区、农业产业孵化区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4大功能区。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园区的各类项目有25个,投资总额达6亿多元人民币,流转土地近6000亩,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已形成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外向农业、循环农业源农业6个特色主导产业。
  
  近年来,园区充分利用我市沿江、沿沪优势,特别注重引进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目前已有5个休闲观光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近5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园区建设全面提速。投入6000多万元对核心区路网、河道、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改造;投入2亿多元相继建成了6000平方米现代农业展示馆、4600平方米的花卉园艺展示馆、恩钿月季公园、玫瑰庄园一期、2万平方米名贵兰花温室生产基地、生态餐厅等一批农业项目,一个集农业科技展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务为一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农业生态休闲度假区已初步形成。自2006年首个休闲观光农业园——艳阳农庄对外营业以来,园区累计接受部、省、市各级领导视察200批次,接待国内外游客70多万人。2006年园区被省农林厅(现农业委员会)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07年被苏州市农林局(现农业委员会)评为生态休闲农业先进单位,2008年分别被省农林厅和科技厅评为省观光农业园和科技示范园,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月季峰会,恩钿月季公园被确定为中国月季峰会的永久承办地。
  
  今年已全面完成了玫瑰庄园一期1万多平方米会展中心、接待中心、娱乐城堡等主体建筑的内外饰装修和生态湿地馆建设项目,已于4月29日整体对外开放。今年还将启动玫瑰庄园二期项目,完成园区南部道路绿化、水系净化、灯光亮化等基础工程。同时,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整合全市休闲观光资源,整体策划包装,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逐步提升太仓休闲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接轨世博、服务上海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江苏省太仓市围绕“现代田园城、美丽金太仓”的总体目标,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开展全领域科学规划布局、全方位产业指导服务,大力推进水稻规模化、水产标准化、蔬菜设施化和林地生态化建设,优化提升了“四个十万亩”(48.6万亩)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了“4+1”产业体系格局,确立了“1+7+X”园区发展模式,农业“三产”协调推进,“三生”融合发展,生态、循环、自然的农业生产系统基本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南特色、太仓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市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太仓市16.87万亩小麦、17.89万亩水稻喜获丰收,丰产方单产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十一连增”。蔬菜、水产、畜禽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该市69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46.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万元,增长12.5%,在全国153个国家现代农业园区考评中,综合得分83.8分,位列全国第一。
  
  “1+7+X”农业园区建设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太仓市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化、科技创新农业载体化为发展定位,实施点、线、面结合,市、镇、村联动发展战略,坚持园区化、产业化、农场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形成了“以1个太仓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7个区镇现代农业园区(3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城厢镇电站林果基地、陆渡——浏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沙溪塘桥现代农业园区、浮桥镇中华绒螯蟹养殖示范区、双凤镇现代渔业产业园、璜泾镇现代农业园)为支撑,X个村级基地、合作社为带动面”的“1+7+X”现代农业园区网络,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园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显现。目前,规划在建各类园区15个,总规划面积20多万亩,基本建成面积16万亩。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苏州市级园区3个(3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双凤镇现代渔业产业园、璜泾镇现代农业园)。2013年,该市完成“四个十万亩”主导产业规划,集中建设了3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1.72万亩浏河-新区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新港路沿线万亩林果产业基地、东部沿江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区和西部圩区规模化生态养殖区、各镇千亩以上特色蔬果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全市“18万亩优质水稻面积、6万亩特色水产面积、15.6万亩高效园艺面积、9万亩生态林地”健康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太仓市加快土地规范化流转,按照《太仓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2020》要求,整合农业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推进“排灌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2014年,该市新建提档高标准农田(鱼池)16.75万亩,标准化农机库房31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鱼池)30.32万亩,占比达77.3%,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太仓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项目建成后及时将产权移交给所在村,列入村级资产进行长效管理,做到建一片规模方、形成一片生态区,全力打造“交通便捷、能灌能排、水系畅通、水质清澈、环境优美、土壤肥沃、产出高效”的农田基础设施。
  
  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太仓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试点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探索。在东林农场,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羊,创新秸秆收集技术,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韩国先进的秸秆收储机械10台(套),实现搂草、打捆、青贮包膜全程机械化,2014年收集秸秆1万吨,通过东林养殖场年产3万头羊所需的秸秆饲料,实现过腹还田。在绿苗农场,开展了300亩“稻蟹共生”新模式试验,全过程不施用农药和抗生素,出产的水稻、河蟹和泥鳅均为生态产品,且亩均增效超5000元,实现了“1+1=5”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效果。在海丰农场,开展“稻鸭共作”创新实践,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亩均增效1800多元。
  
  二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和耕地质量监测。全市共设立基本农田耕地质量监测点10个,测土配方示范点监测29个。去年,建立的国家级监测点于5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江苏省标准最高的土肥质量监测点。在全国首次成功试验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省工节本的同时,每亩增效达60元。
  
  三是在江苏省率先出台稻麦秸秆全量利用规划。从2014年到2020年,太仓市将扎实推进秸秆全量综合利用工作,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并逐步实现秸秆的高效增值利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覆盖全市农业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群众关心的焦点。太仓市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全市居民“舌尖上的安全”。该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制度,开展了“三品”诚信示范企业评定,并实施分级监管;优化完善了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配备了市、镇、村“三级”质量安全监管员151名。全市建成市、镇、村合作社基地检测室35家,构建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核心、6家镇级速测室为骨干、20家村级检测室为基础,9家基地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检测体系。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提档升级,5家基地产品信息可全程查询追溯。“三位一体”监管模式逐步完善,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市“三品”有效认证数128个,“新毛芋艿”成为太仓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药集中配送率达91.2%,农产品定量监测合格率为98.4%,“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启动了年处理量达万头的市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处理、生态安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太仓市于2013年在江苏省首家出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200名高中毕业生定向委培学历教育、300名村级农技员短期脱产继续教育、6000名本地中青年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等三种形式,加快培养“生产操作型、技能服务型、产品经营型、主体创业型”职业农民队伍。目前,累计招录定向委培生2期207人;举办短期脱产班、农技员高级进修班11期285名;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47期5236人。该项培训工程:一是在全国首创了“定向委培”模式。凡录取的委培生,签订《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及就业协议书》,进入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毕业后统一调配至各村、合作农场工作,参照所在村(社区)副职干部待遇。目前已有207名委培生分别就读于江苏农职院、苏州农职院和泰州牧院。二是创新实施全程学费资助政策。市财政设立900万元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委培生学费由专项资金承担,分两阶段支付,在校学习期间先期支付60%学费,取得毕业证书并与相关村或合作农场签订用工合同后一次性补助余下40%学费。目前已经支出293.5万元。三是创新实施“一个院校+若干基地”教学实践模式。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过程以涉农职业技术院校为依托,选取该市特色合作农场为实训基地,开展“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完成全部学业。目前,太仓已组织2013级100名委培生开展大棚工厂化基质育秧实习;已有98名委培生通过拖拉机实训考试,并取得驾驶证,为太仓农机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