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京津冀新闻 > 京津冀专家观点 >

专家解读“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性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9-17 点击:

  卢彦:主持人好。北京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城市,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实际上一个招和聚的历史。从历史来看,战国时的燕昭王修黄金台,招的是人才,元世祖忽必烈修积水潭,聚的是物质。明成祖朱棣从全国招来了20多万工匠,上百万的民工修建的北京城,奠定的是城市的格局。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是运河上漂来的历史,也是一个招和聚的历史。
 
  主持人:这也是城市和大的都市发展的一个历史必由之路,所有的要素都会形成一个聚集效应。
 
  卢彦:建国以来,一批制造业、服务业、高等院校落户北京,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首都北京同样也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聚集资源,求增长,扩大规模求发展成为了一种常态。从工作角度来说,都围绕着招商引资来促进城市发展。
 
  随着工人越来越多,人口聚集也越来越多,目前全市71%的产业活动和71.8%的从业人员都集中在中心城区,也就是城六区。人员、交通、资源环境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已经接触到了天花板。这种情况下,整个发展用以往方式继续保持常态聚集资源的发展方式难以维系,需要寻找一种新常态,也就是通过疏解功能谋新的发展这么一个阶段。
 
  主持人:疏解功能谋新的发展,这可能是未来北京发展的新常态。
 
 卢彦:没错。这个意义上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我们了一个新的尺子,用这个新的尺子衡量北京城市的发展。从三个角度,一个是角度是落实好四个中心的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围绕这四个中心,去解决大家能接触到的北京的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也就是做好服务。用这把尺子衡量北京的发展,我们就要做一个加减乘除运算。减法首先是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结构功能的减法,去换取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优化优化的加法。然后用严控产业增量,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划定发展边界的除法,去换取创新活力,持续释放,资源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获得感,显著提升这么一个乘法。从而,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按市委全会的要求,北京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有序疏解北京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